表弟今年十一岁,是我舅舅的大儿子。身形颇为圆润,胖乎乎的脸蛋也不甚可爱——塌鼻子,厚嘴唇,门齿间还有不小的牙缝,以至于他说话漏风。但那双眼睛倒是大而透亮,笑的时候眯成一条缝。
六岁时,他上小学,跟我的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一年级的他就开始寄宿学校,周六周日才能回家。
那时候还算老实。七八岁时,甚淘气。每逢周六周日回家作业写完就放一边,然后在山上疯一天,从日上三竿到夕阳欲坠,才在他奶奶的再三催促下意犹未尽地回家。所以他皮肤晒得黝黑,也格外活跃。
想让他静下心来好好读本书简直是天方夜谭。由于从小寄宿跟同龄人一起生活,以至于他遇上同龄人就会十分活跃。
九岁时,他上四年级,跟随我的舅舅们来到城里读书。在班里不算中心人物但也有不少“死党”。
成绩中上,不算出挑也不算差。对学习热情不大,最喜爱的学科是不用怎么记背的数学——然而他总很马虎,虽然挺聪明,但数学拿全班第一也还是少。他做事情似乎都没什么耐心,写个作业都如坐针毡、如芒在背,三分钟热度都没有。做事情也毛手毛脚,丢三落四,当然母亲也常因为这一点数落我:“你和你弟简直如出一辙!”十岁时,他爱上了唱歌,酷爱重金属摇滚乐,他说是潮流,我说是吵。唱歌时,他闭着眼,跺着脚,身体随着音乐律动不住得摇晃,投入到让人不忍心打断。然而听他唱歌简直是种煎熬,每次总能完美避开正确的旋律。可他总喜欢拉我来当听众,为了尊重他,几乎每次我都强忍听着。有一次,我终于忍无可忍了:“要不要我把你唱的‘天籁’录下来自己听听?”这个木讷的家伙愣是没听出来我的意思,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好啊,谢谢姐姐!”我按捺住发火的冲动:“我要看书去了,自己唱去吧!”接着夺门而出。
对,他闹腾、毛躁、自我感觉良好,十一岁了还天真幼稚,真的不可爱!
但也并非一点也不可爱。
五岁左右,他在创造性的东西上就展现了极高的天赋,百余片的拼图不用图纸也能在半小时内完成。有回他让我看道题,我大致扫一眼题就知道了方法,很快就写完了。表弟“嘿嘿”一笑:“还有更简单的方法!你的步骤中有三步可以省略,从另外一个切入点人手会更简单。”紧接着他写出了他的过程。我虽不服,但他的方法真的更简单。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的,他搓一搓手:“还有,这题我用三种方法写了!”紧接着逐一写给我看。虽然字迹歪歪扭扭,但内容别出新意,一般人真想不到。
这回我真服了。论创造性,我弟在我心中绝对独占鳌头!
从小到大他很喜欢发问,五六岁时问字句,十岁多就问自然现象和物质原理,他有刨根问底,不局限于“知其然”,不到“知其所以然”绝不罢休,所以我常笑他“杠精”。他坚信会有更好的答案,我执着于稳妥的方法,以至于我俩见面总喜欢互掐——但他的许多问题和方法都值得深入地去思考,相较起来我倒显得呆板固执了。
表弟十岁那年,他们家多了个小弟弟,他也升级为哥哥了。对弟弟他很负责,也很主动,帮忙抱着弟弟、哄弟弟睡觉,同时,他也主动担起了家里的许多工作。最重要的是,他待人是很诚恳的。总将他最真实、最热忱的一面献予他人。即使我常常嘲讽他,他也还是会在买水时专门给我带一瓶。
所以每次看到他大眼睛里流露的真诚,气也就消一半了。
表弟十一岁了,他在肉眼可见地成长,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担当。他马虎但是直率,幼稚但是真诚,闹腾但是不断求索,总会给人带来无限惊喜。
来日方长,他未来可期。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见地独到,情感饱满。文章里介绍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