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岁月的深处走来,饱含看世道的沧桑,一声悲叹,携带着历史的厚重底蕴,有些事情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怎能改变呢? ——题记
“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皓,反求诸其身……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泛着黄光,表面蒙着一层灰的瓦油灯下,寒风刺着他的骨头,老人仍旧自得其乐,。低沉雄厚的声音苍劲有力。不由让人心生敬畏。
岁月流水,草木枯荣。我的阿公生于家境富裕的地主家庭,虽说如此却一生弥漫的沧桑与艰辛。年幼时的他体弱多病,却天生对学习极具热爱,在当地颇有名气,直到他7岁时来了他一生都无法磨灭的悲痛——“斗地主”,曾祖父也因此。在家财散尽时被乱棍打死,这成了阿公一生无法抹灭的烙印。从那时之后,爷爷与阿公的童年,再无欣忭。
在阿公的童年里,失去了他应有的一切,只有在那家财散尽时,土地尽分时,遗留的书。
他的童年就是在别人的猪圈,看着书吃着玉米糠长大的。他终于熬过了这些岁月,去当了一名编辑。可悲的是祸不单行。,文化大革命烧了他的作品,同时将他所珍爱的书没收,他一生都无法忘记,那几个黑色大字“维护党的纯洁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同时让他正在阳光下进行批斗,住在牛圈里,这个对他的身体和心灵都是揉磨。他一生所爱的人,也被红卫兵所羞辱而轻生。他熬过了艰辛的十年,终于迎来了他平静的一生。
年老后的阿公与我是熟识的,我在吚呀学语的年纪随父母来到了爷爷家。阿公住的房子与爷爷很近经常一起下棋,打太极。那时年幼的我总是伏在阿公的气头,睁大了眼睛望着阿公黑白掑发愣,阿公常常在下完棋尽完兴之后,又要能武,他的拳法是柔软的,照应了他的一生,一生都在隐忍,最后一击毙命,着实让当时的我佩服。
在他余生的最后几年,阿公在情景之中教我诗。当绒黑色的夜幕坠满天空,阿公微微昂头,指向天空对我说:“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当一位采莲女羞羞答答的采莲时,他欣然对我说:“荷叶罗成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在他看到社会底层人民辛勤劳作,洒着他们的汗水时,他总是低下头,哀声叹道说:“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土”那时的我不知其意,却鹘仑吞枣地背了下去,我嗯着答应,在我开始远去求学时,阿公转身对我扬手说:“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日长”。
“碌碌而终年,看破世俗怨,春去秋来,花开花谢,盼兮,念兮,终不敌数年光阴箭”罢了,罢了,我去哉!”这是阿公临死前说的话,可叹的是,至阿公去世,我没赶上去见他一面,那是我一生的遗憾。
转眼间,数年了如梦里南轲。如今的我在学习压力下,仿佛陷入了一片茫茫雾海,回头四望,怎么也找不到出路,突然间一束微弱光芒照进,引领着我前行。我找到了你,我回到了儿时小村庄的门房,我看见了你那长长的胡子。瞬息间,你让我明白了学习的意义,是你那读书时的瓦油灯救了我,使我没有在雾中迷失方向,刹那间我看见了您教我一字一字的背书,我一字一字的应着,我又仿佛回到了童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愿您在天堂安好,一切顺心。
教师点评:文章选取了典型的事例,运用出色的文笔和各色描写手法很好地介绍了外公的一生,也展现出了外公这个人的各方面特点,形象塑造得鲜活、饱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物。不过文章后面有些偏离中心,还是要把中心放在对外公的介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