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匠精神在哪里?难道他们只在博物馆里?
我想起了和妈妈的一次散步。那天我们来到了家门前的一座公园。在公园门口的一个小棚子下,一群人正排着队。我好奇地走过去,向一个人打听他们在干什么,那个人说:“最前面那个老头儿能在米粒上刻短小的诗句,可神奇了!我准备给我家孩子买一个。”
在米粒上刻字?我还是头一回听说,于是我也跟着排了队。终于排到了我,只见那位老人坐在桌子旁,桌上摆满了雕刻用的工具。
“小朋友,你要刻什么?”老人问我。“没有比人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挑了一个较长的句子,也有心为难他。“嗯,汪国真的诗句,很有哲理。”他拿起一粒米,又拿起刻刀准备刻起来。我隐约发现哪里有点不对劲,仔细一看,这位老人的右手竟然没有手指!
老人似乎发现我在注意他的手,便告诉我:“小时候我总喜欢玩鞭炮,结果有一次把自己的这只手给炸了。幸好我还有一只手可以用。”只见老人把一根细针放在米粒边缘,用右手的手背摁住细针,以此来固定住米粒,然后左手拿着刀在米粒上小心翼翼地刻字。在老人刻字的时候,我们交谈起来。听老人说,他小时候看到那些民间大师在米粒上刻字写诗,特别羡慕,自己也想学会这门技巧。可自从手被炸伤后,学习这门技巧就更加艰难了。他苦苦地练习了好多年。“我刚开始学的时候特别艰难,但我并没有放弃。因为那是我从小的梦想啊!”
我被老人的话深深地震撼了,他历经沧桑,但眉宇间流露出一种坚毅和执着。
没过多久,老人就刻好了。他把米粒递给我。我拿起放大镜,惊奇地发现,那两句诗在米粒上竟然工工整整地排成两行,清晰可见!
我不禁想到,老人这种精神不正是工匠精神吗?专注于眼前手下,踏踏实实地做事,心无旁骛。
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也许无法改变时代发展的脚步,但我们能做到的便是一成不变如匠人般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