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撞上南墙,寺院的墙,一日西藏,半世敦煌。——题记
狂风呼啸卷起黄沙满天,迷蒙如烟不见半丝生机。风沙中有一颗明珠熠熠生辉,如星似月,任风沙吹打,光辉不灭。
它如莲,曾于西藏中盛放,却终是凋零在了淤泥当中。岁月悠悠不绝,老天还是不忍让它永远沉睡于黑暗,于是让春风拂过,再次唤醒了它的生机。只是这次它的花心变成了如宝石般可贵的红,它似这莲的心脏,炽热,坚韧,为了敦煌再次盛放,再现昔日如莲曼妙的身姿,有力的跳动着。
她于1938年生于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北平。她本可以选择更好的职业,在大城市稳定的发展,可他却带着对壁画的向往,选择了古韵悠长但风沙满天的敦煌,踏上了与古代匠人共谈美的千古长廊。
西藏这边的环境自然是不如北平的。风沙便是日常,来去也都是在风沙之中,吃饭同样也是一口饭就着一勺沙的,就连水中也会多少混着点儿泥沙的,所以就会咯喉咙。
然而她却也不觉得有多苦,反而是有些乐在其中的。她想啊,在距今千百年前,她脚下的同样的土地上,曾经有一群技艺高超的画师们,经历着与她相同的苦,在深深的石窟中付出了自己的心血,留下了惊世之作。这样一想,她便觉得她也是这群画师中的一个,仿佛这石窟当中的画作也有她的功劳呢!只不过,她比他们要年轻了千岁,而她的责任便是守护好昔日“朋友”留下的瑰宝,让它再现曾经的荣光。
不屑说让她回到久别的故乡,也不屑说让她吃一桌山珍海味以犒劳自己的辛勤工作,单是让她在石窟中呆上一天来研究和保护壁画,她便觉得浑身舒畅。她工作的时候是那么的安静,连呼吸是都是若有若无的感觉,她左手拿着手电筒探照,右手拿着画笔勾勒,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墙壁上的图案,就似要把它们一笔不差的烙印在脑海里,然后再把它们用手重新打印回莫高窟的石壁上,让它恢复往日的色彩,在这个时候,是最感受不到时间的存在的,流逝的就只剩若有若无的呼吸。
这样的日子一晃已经过去了五十余载。如今,她所在的敦煌变化了许多,喝上了甘甜的纯净水,吃上了干净香甜的食物,年轻的活力源源不断地涌向这里,她也由年轻的姑娘变成了历经沧桑的花甲老人。但有一样东西自始至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她对敦煌壁画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心,正是有太多像她这样的人组成了敦煌的心脏,使敦煌壁画再次步入了辉煌。
“樊”华事迹,绘就锦绣诗篇,造就敦煌。她,就是敦煌的女儿,樊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