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首诗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是宋代诗人苏轼写的流传千古的名句。可你们知道吗?写出这流传千古名言的苏轼背后,竟是一个幽默风趣、爱打抱不平的人。不相信吗?那就和我来看一看吧!
一、爱取外号。
苏轼以前有个邻居,也是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他的妻子的非常凶,觉得她的丈夫非常无能,一天到晚就在那写诗,一天晚上就在一直在说她的丈夫。于是苏轼就写了一首诗和他的朋友开了个玩笑,名字叫做《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忽闻河东狮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这样一来,大家可以看到,苏轼取外号的能力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二、乐于助人。
苏轼被贬于海南那段时间,仍然早上梳头,晚上泡脚。后来听说广东那些人,很少纯净水,普通的百姓们只能喝到又苦又咸的井水。他又听说广东有一个偏远的山上有个泉,于是他就给皇帝写信,要开发一个大工程。他让广东的“省会”在泉底下挖一个大大的坑,把泉水引到坑里来,在坑的底下接五个大竹子,五个大竹子各接另外五个坑,五个坑又接上五个大竹子,将泉水引到百姓家里。这就是最原始的自然水管。
三、尽职尽责。
他到杭州去做知州的时候,经常在西湖边办公。有一次,有一个人将另一个人告上了法庭,原告是做绸带的,被告是做扇子的,被告借了原告的绸带去做扇子,到了时间没有还钱(因为绸带是可以用钱买的,而绸带用了就没了),而且在当时的季节是没有人会用扇子的。于是就把被告告上了法庭。苏轼办公也是讲道理的,他想出了一个妙招:他让被告到家里去拿了二十把扇子,在扇子上画上了石头、竹子,让被告去卖。可是,这被告也欠了原告两万多,二十把扇子怎么能把这笔钱还清呢?不出苏轼所料,这二十把扇子一拿去卖,就可不是卖了,这是抢了!一抢把这两万多给抢回来了。
怎么样?看上去只会写诗的苏轼,经过了这一番解释之后,大家是不是对苏轼更有了解呢?
文/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