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束残枝,一洼秋水。上面倒映着悄然而逝的昨天。韵华与风融在每一个春天的细雨中。一轮秋月转金波,飞镜又重合。遥想起往昔点点,荡起炊烟中的故乡。
青山绿影,在烟火气味儿中有村舍二三。柴门,犬吠。走在青石板上,我仿佛听见了村中热闹的声音,那是久违了的叫喊声。那时整个村每逢假日,孩子们的打闹声便会从村口传到村尾,好不快活。而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在山里寻草籽,在豆腐店前捉迷藏,在母鸡身后追赶………
累了,就一步步走回老屋,衣衫湿透了,外婆便会拿出一条毛巾,穿线引线般拉过我的背。她为我擦汗做饭,伴着蝉鸣阵阵,一晃,好多好多年。冰桶生凉的夏季,外婆用她粗壮的大手替我扇风,耳畔还不时响过旧风扇吱呀吱呀的声音。我就在微风中端起绿豆汤畅饮,咕噜咕噜,一饮而尽。晚上辰星入眠,便在院里支起凉席,仰望着头顶不胜枚举的星星,听着外婆亲述的故事,悠悠睡去。
日日如此,月月亦然。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
今日,我又见老屋。屋前的碎石小径已然不见,杂草丛生。没有树林阴翳,只有聒噪虫鸣。我知道老屋与外婆一样,老了。我不停地抚摸着石墙,粗糙不平,就像外婆的手。随手一拉就落下的朽木,无处不宣告着它被遗弃的原因。
推门而进,尘埃并未似想象般扑面而来。桌椅虽然老旧但是一尘不染。外婆每月都要回来擦拭一遍。但这一次,她已经走不动了。我拿起备好的手帕,一遍遍地擦拭着,像从前她那样。我想起深秋的枫叶被藏在桌角,冬日的炉火安放在椅旁。童年最难回,乡愁最愁。
又见老屋,我的衬衣不知何时而湿,思绪不知何处而寻故乡”种愁情喜事都在关门那一刻锁在老屋里。
我明白了粗茶淡饭的日子里裹着的是一封封神情的家书,没有波澜壮阔与平地惊雷,最为平凡也最为触动。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平生壮美的种种都化作三张瓦片,一张印着老屋的模样,一张印着奶奶的模样,一张印着我的模样。
霎时,泪眼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