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后排总坐着个沉默的身影,像颗偏离轨道的卫星,在人群的引力场外独自旋转。那是我的同桌林小满,校服永远皱巴巴的,书包拉链总敞着半边,露出半截没写完的作业本。
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数学课上。老师正讲着抛物线方程,粉笔灰簌簌落在讲台上。小满突然举起手:"老师,卫星绕地球转的轨迹是不是抛物线?"全班哄笑起来,有人小声嘀咕:"连课本例题都做不对,还问卫星。"他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仿佛要把校服布料拧出水来。
那天放学,我看见他蹲在车棚角落,正用粉笔在地上画复杂的轨道图。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要触到远处操场上的篮球架。"这是霍曼转移轨道,"他头也不抬地说,"从近地轨道到地球同步轨道,最少要两次加速。"我凑近看,地上密密麻麻的公式里,夹杂着几个歪歪扭扭的汉字:"妈妈,今天在图书馆看到真的卫星模型了。"
后来才知道,他母亲在航天局工作,常年出差在外。小满的书包里总装着本《航天器轨道力学》,书页边缘都卷了起来。有次我借来看,发现每页空白处都写满批注,有些公式旁边还画着歪歪扭扭的火箭简笔画。
期中考试后,班主任把小满叫到办公室。我路过时听见里面传来争吵:"天天研究这些没用的东西,能考上大学吗?""可是妈妈说过,卫星不会因为偏离预定轨道就失去价值..."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化作一声轻轻的叹息。
转机出现在科技节。当小满抱着自制的"水火箭"走上讲台时,全班都笑出了声——那是个用可乐瓶和硬纸板拼凑的怪东西。可当"火箭"带着哨音冲向天空,在教室顶棚炸开一簇彩色纸花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评委老师捡起地上的降落伞,上面用荧光笔写着:"致所有暂时脱轨的星星"。
现在的小满依然坐在教室后排,但课桌上多了台旧显微镜。他说要研究卫星材料在微重力环境下的变化,虽然谁也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不过当阳光穿过窗棂,在他草稿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时,我忽然觉得,或许有些轨道,本就不该被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