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门口到学校,我总是要经过一条小巷,那是一个胡同。
我喜欢胡同,喜欢那青石板路,喜欢那斑驳的红砖墙,喜欢那长长的幽深,喜欢那偶尔传来的声声鸟鸣,喜欢那透过层层树叶射入的细细阳光,喜欢那墙角偶尔冒出的一丛丛青翠欲滴的小草,喜欢那偶尔的细雨朦胧。
雨天,撑一把雨伞,漫步于青石板路上,从长长的小巷的这头到那头,小巷会带给你不一样的心情,清幽、宁静,没有一丝喧嚣,没有一丝纷扰,没有一丝杂念,只觉得这一刻是属于自己的。
穿行在胡同里,远处的墙壁上贴着的,那褪色的大字,隐约可见,那是“永远跟党走”,那“永远跟党走”几个字是怎样的红啊,透着一种执着,透着一种坚定,透着一种信念。也许,贴那几个字的人,早已作古,但是那几个字却像一个个印记,烙在墙上,更烙在人们的心里。
胡同是老北京的标志,老北京的缩影,胡同是北京的灵魂,胡同是北京人的精神家园。胡同是有生命的,胡同是有情感的,胡同是有故事的。
“一户一楼牌,一楼一故事”,说的就是胡同。
胡同里最常见的就是三轮车了,那三轮车,载着一车的回忆,一路“叮叮当当”地走来,在胡同里穿行,那声音,很清脆,很悦耳,在胡同里回响,那声音,久久不绝,像一首歌,哼唱在人们的心里。
胡同的尽头,有一座小楼,爬满青藤,绿油油的,那青藤爬上了二楼,爬上了三楼,青藤的藤蔓顺着墙角垂了下来,微风吹过,青藤在墙角摇曳。小楼里,住着几户人家,推开窗子,小楼里,传出欢声笑语,那声音,传出小楼,传到胡同里,传入人们的心里。
胡同里的小楼,有红砖砌成的,也有灰砖砌成的,墙上长着青苔,红砖墙上,长着一棵棵小树,一棵棵小树的枝条伸出了墙头,伸向天空,伸向远方。
胡同里,有很多的老人,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会有老人在胡同里晨练,走着太极,聊着家常,或三五成群地在一起下象棋,或站在墙角听着收音机,或坐在一起喝着茶,聊着天。
阳光透过树叶,透过层层枝丫,斑斑驳驳地洒在胡同里,洒在老人的身上,洒在老人的脸上,老人的脸上,洋溢着笑容,那是幸福的笑容。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流畅。作者依照一定的空间顺序对景物做了介绍,营造了空间感,让文章更加清晰地呈现了景物及其特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重点突出。作者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风景之中,文章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