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漫步在田埂上,采一串金黄的稻穗,双手捧在鼻尖轻轻地嗅,稻香馥郁不散。
远处,古褐色的老屋传来三弦琴的声音,随风飘散、悠扬婉转;脚下,波光粼粼的小溪流淌着农民数不尽的喜悦,也载着阵阵甜甜的果香;手边,一丛丛淡雅的七里香正散发着它迷人的味道,令人难以捉摸,又叫人难忘。
放眼望去,蜿蜒逶迤的梯田在夕阳的照耀下,金黄中又透着一丝淡粉,既充满活力,又不乏独特之处。那层层叠叠的梯田,就犹如那浑然天成的浮雕般,让人叹为观止。
大步迈进那金灿灿的稻田,不经意间与那稻香撞了个满怀,再看着那哈着腰的稻穗,心中涌起不胜的惬意。那饱满的稻穗就像是默默祈祷的信徒,向我们展示着穰穰满家的希望。接过家人手中沉甸甸的水稻,有模有样地学大人往大木盆里“摔稻”。水稻与木盆磕碰间,一粒粒稻谷就从稻穗上“蹦”了出来,好似夜中绽放的铁花。农忙过后,再望着那高矮不一、颇有层次的稻茬,心中很是舒坦,这也许就是原野的清虚所带来的欢乐吧……
请再沉淀自己一些,多留意下身边的景致。因为越透明的东西越神秘,宇宙本身就是透明的,只要目力能及,你想看多远就看多远,但越看越神秘。瞧!那琥珀色的黄昏像棉花糖般飘荡在绚烂的天边,薄荷色草地的芬芳像晚风一般没有形状,而我却能够牢记住这田野最令人心醉神迷的模样。
夕阳西下,外公稍作歇息后又缓缓起身,拿起手边的木耙,在那金色的地毯上挥动、拖拽着,抢在太阳落山之前,将稻谷耙成几堆,再敷上一层油纸,谷堆就如同一座座小山丘般动人、可爱。夜幕降临之时,外公就会将那些稻谷缓缓倒入吹谷机里,有力地摇动那木质的手柄,许多干瘪的稻壳与稻芒就随风飘去,这一整天的忙碌也就伴随着那吹谷机的声声作响,轻松、愉悦地结束了。
农忙之余,外公拿来一把稻茬,折叠、重复,上下翻飞之间,一个个生动的小玩意就在他的手中诞生了,有蝗虫、螳螂、蜻蜓……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儿时的我十分喜欢,在书桌前摆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小玩意,也算是缓解了我童年时在乡间的乏味。
灿黄的稻田,鳞次栉比的梯田,书桌前的宝藏,共同构成我思乡的“借口”,或是脑海中时不时浮现,却又依稀记不起的“那个地方”。而这所谓的一切也许只是出于我对它的恋恋不忘吧……脑海里,原野的景致像碑一样是那么的小,与其说是为了纪念,更像是为了忘却,而在忘却之前,我愿意再爱一遍。
与那原野的清虚相拥,收获一份隽永,永驻一缕稻香。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立意深刻。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情感,颇为打动人心。作者寓情于景,将自己浓浓的情感融入到了对景物的描绘之中,文章更具感染力。清新的文笔、隽秀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丰沛的情感,都是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