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江南,好似欣赏一幅陶瓷壁画,令人陶醉其中。
身坐小舟上,游荡在小河上,随远比不上威尼斯的运河,但也别有风味。放下船桨,静坐于船中,任小舟自己随波逐流,想怎样就怎样,直到停下。在这过程中,你不妨闭目养神,或看看岸边的人群,或沏一杯茶,慢慢细品……
在舟中,常常闻到一股扑鼻而来的酒香,围绕在舟边,你抬头一望,便可看见迎风飘展的酒旗,黑字映着红布,一个大大的用毛笔书写的“酒”字。
江南景色变得快,天气也是如此,忽晴忽雨,捉摸不透。
雨迷蒙地下着,淅淅沥沥。躲在小舟的蓬里,很不是方便,干脆打把小伞,探出头去。
下雨时,江南的景又变了。细雨将那粉墙黛瓦笼上了一层迷幻的色彩,朦朦胧胧,扑朔迷离,在雨中,一切都是看不清的样子,像被掀起一角的书籍,诱惑着人们前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一探究竟。
雨过天晴,岸上起了雾,氤氲着清香。上了岸,人依旧是那么多,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混在人群之中,虽有些拥挤,但仍不能遮掩住江南的美景。
一只白鹭在水上停歇,白鹭傲的很,迈着优雅的步子,一耸一耸的,修长的身形,行于水上,在云雾氤氲中,宛若隐居的仙者。
有时它们也会失了风度,用纤长的喙往浅水里轻点,像是个未经世事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抚触空明的溪水,直到叼起一条迷途的鱼儿,咽下肚去,才心满意足沾水飞去。
石道边,有几座石雕,引人注目。用手拂过比人大几倍的石雕,脑中浮现的是孔圣人的教诲,刘基国师的谋算,大将军在沙场远征四方……
而心上的对故里的眷属,对远方的遐想,早已吹梦到彼方。
若心间思绪万千道不出,便可吟些小诗,不再顾及对仗与否,平仄几何,只要情长了却,便足矣。
恍惚间,一弯垂柳映入眼帘,生平的烦闷早已乘着柳絮寻迹三生。
走累了,不如找个地方去听听双簧,身临其境,被那声音逗笑是经常的,一笑啊,感觉什么事情都不记得了,沉浸其中,这时再品一杯香茶,提神醒脑,回味无穷,,与这双簧相映成趣。
人与茶,有了蕴,才能生香。
在江南古镇,我看到一棵千年银杏树,它的枝丫之间,裹挟着一块石头。
那块当初不知道怎么跑上去的石头,被银杏树完好地包裹了起来,成为了树的一部分。
江南的夜虽没有绚丽亮眼的霓虹灯点缀,但也别具风味。
站在小桥上,人群仍是那么多,桥下的水变得黯淡,但在岸边灯光的点缀下,随着水波流动,形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微风吹过,淡淡凉意,不惊人。一位小男孩儿站在自家院子里读书:“《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孟叟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声音不快,但有力,娓娓入耳。一听便知道,他读的是《老残游园序》。
江南的旖旎风光,说它美丽,的确,说它多态,也罢。
光阴总是磨人,有繁华,必有萧瑟;有红颜,必有色衰;有开始,必有结尾;才是美目盼兮,转眼鹤发鸡皮。
游完江南,只怪我没有多好的文采,再欢喜也不能写完心中所感。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完整,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情感真切。作者依照一定的空间顺序对景物做了介绍,营造了空间感,让文章更加清晰地呈现了景物及其特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