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龙脊梯田

三年级 写景 1038字
2023-04-15 21:51:30

从桂林市中心一路向北,我来到了龙脊梯田。沿途中,熙熙攘攘的城市将我们挤进了重重山峦。距离梯田大约六七百米,景色便清晰可见。那梯田银绿相间,如同一级级登上蓝天的天梯,又像是天与地之间一幅巨大的抽象画。到了山脚,只见郁郁葱葱的山中,一条蜿蜒小道盘绕在山间,直通山顶。

大约是下午两点,我们决定徒步上山。正是初夏,但重山之中还算清凉,抬头望向那些乘坐缆车上山的游客们,厚重的玻璃隔绝了清风,在阳光的照射下缆车内显得热浪滚滚,真是可怜可悯。我们可以在路边稍作休息,可那些人不行。

登山途中,遇到几位热情好客的瑶族姑娘。她们丝毫没有畏惧陌生人的羞怯,热情地欢迎着我们,仿佛是大山赋予了她们活泼奔放的天性;她们身扛扁担,尽管是看上去瘦小的姑娘,也能扛起五六十斤的东西轻松爬上高山,乌黑的长发盘在她们头上,尽管脸上布满岁月的痕迹,但那乌发依旧,仿佛是辛勤的岁月赋予了他们容光焕发的光芒。

继续沿石路拾级而上,不久我们就到了山顶。从山顶上一览梯田风光,丝毫不比缆车上的风景差。去时正是插秧的时节,梯田已经放上了水。由于作物不同,梯田的水面从上到下都映射出不同的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仿佛披了一件霓裳羽衣。水面上云光霞影,将金灿灿的夕阳映成一幅美丽的油画。大自然在这里勾勒着世间最美妙的曲线,卖弄着他无所不能的创造力……夜幕渐渐黑下来,民宿的灯亮了起来,饱餐一顿后我毫无睡意,蹑手蹑脚地出了民宿,远处的灯火阑珊融在了黑漆漆的大山和一顿混沌的夜空中。伴随着昆虫的鸣叫下起了毛毛细雨,我赶忙跑回民宿,渐渐睡在了美妙的合奏中。

第二天,当东方的第一抹光亮探出山峦,我坐在民宿外的木凳上。微雨初霁后,空气格外湿润,向下看去,梯田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映照着人们的身影和上方湛蓝的天空。不一会儿,各家瑶族人都纷纷下田里干活去了。我赶忙上前观摩观摩,一位瑶族人热情地向我介绍着这梯田:“秦汉时期,梯田耕作方式就已经形成了,到了唐宋时期大规模开发,而我们脚下的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距今也有600多年历史。”无法想象,第一批到达龙脊的人面对深山,是如何咬紧牙关,开垦出第一块梯田的。我感受到了无穷的力量,这里的农民用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成就了今天的龙脊梯田。恍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农民们忙碌的身影与眼前的景象形成重影。这重影似一个缩影印在我心上,展现着农民种植水稻的情景、展现着中国农民骨子里的信仰、展现着农耕文明起源的中国。

这梯田中,不正是千百年来大自然创造的美妙和中国农民在历史长河中淘不尽的生存之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