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枯了,随风蹁跹。
冬的脚步渐渐逼近。窗前的梧桐树上的叶子由绿到黄,隔着一层纱窗。我看见他们在羞耻秋风中沙沙作响。有那么几片随风飞到我的窗檐,停留驻足,檐上有棚,他们似在此处躲风。
拾取一片轻轻抚摸,叶子像纸一样干枯,像蜡一样萎黄,像蝉蜕那样脆弱,像爷爷的手掌一般粗糙。它凹凸不平,布满了岁月经霜的褶皱,焜黄衰残中那些黑色斑点有雨蚀,有虫咬,还有霉菌的侵蚀。只有叶饼处还才存着那么一丝绿意,隐藏着生命中曾经青春有欢愉的线索。我的指尖触碰它的燕麦纹理,它已失去了芬芳和鲜艳,褪去华美的袍,只坦露着生命的本真。
我将这片梧桐叶带回家,放在书桌上,九久凝望着,仿佛收藏了生命荣枯的秘密。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落叶太美,洞悉大自然里最朴质的规律,而我们却庸人自扰造出一些繁琐的名词,繁复的程序,繁杂的琐事。清风明月,晨雾暮雪中无不用藏着道法自然的密码,而智者能一叶知秋。山僧不记年月,不用历法,以纯然的生命感知大自然的运行变化,体会落叶的枯荣胜衰,感悟生命之美。而人们总是匆匆碌碌,对四季交错,流年美景暗换浑然不觉,每日锱铢必较于所写的一地鸡毛和蝇营狗苟的五斗米生计。一片落叶便是一个问号,询问时间都去哪里了;一片落叶也是一个感叹号,感叹生命自由,结合唱自己的歌就好。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在散文中写到三百多年前,汉人到台湾,发现台湾的平铺族同胞非但无日历,更无年岁可言,他们分辨四十,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标志,过着“落花人独立”的诗意生活。如今他们有了日历,知年岁,却不知道他们曾赖以观照自然的次桐花是什么了。
当春秋和乍朝暮只剩下日历和钟表,当对岁月的感知渐渐有立体转为平面,我们对岁月的悄然变化渐渐迟钝,慢慢麻木,我们明知秋已到来,却何曾知晓秋在何方!
时间将我们用力往前推,路过万千繁华,我们无法细细品味浏览;飞过四方秋色,我们无法抓住短暂风华。过往一山交错成一片枯萎的落叶,落入时间的尘埃,独自伤神。手中握着这片落叶,我似乎握住了秋的一切。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有条理性,取材真实,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饱满真切的情感,文章也因此优美动人,触动人心。作者将细腻的情感融入进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中,深深地感染着读者。清新的文笔、隽秀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丰沛的情感,都是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