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一次邂逅,终身难忘,这就是我对苏州的情。
苏州的美在水巷。水巷小家碧玉,婉约动人。它是一块水做的丝绸,摆动在水光波影中,丝绸便有了生动的体态、鲜活的灵魂;摆动在如水月光里,嫦娥见了也会生起移居之心,对着那被苏州水浸润的水中月,一定会感叹“良夜美景奈何天”。如果你从石拱桥上走过,定会向银灰的水面探看,产生无限的遐思。水巷是城市的经纬,水是流动的梭子,日夜在对着老房子“当户织”,一双一双无形的水样柔手,在做着人间天堂中最美丽的工作:把水光织进去,把天光云影织进去,让古城光润起来,清幽起来。
苏州的美在传说。我曾设想过要走遍苏州的石驳岸,尽赏古城的溟蒙烟水,浏览遍水巷的幽雅和精致。但我又深知,水巷之百态,如同昆曲的典雅之美般,需细细把玩,慢慢回味。当年为幽怨的龙女传书的刘毅,也许就是先从井底游入曲折多致的水巷,然后才通江达海直抵龙宫的吧。还有那浣纱的西施,她常浣纱的绿水被她的纤纤玉手秀心赋予了灵气,从山村流到水郭,流入千百条水巷。胭脂红粉,衣香鬓影,仅为一时之风尚,而澡雪精神的活力,与让人荡气回肠的“吴越春秋”故事,才是水之骨,风之剑。
苏州的美在文化。苏州如果没有了柔柔曼曼的水,源远流长的文化也就干涸了。如果没有了曲折有致的水巷,也同样会文衰百代,书香断绝。水巷不存,那古老的灯笼酒幌,雨丝风片中的画舫,低门短巷中令人销魂夺魂的笙歌,亦只能随风而去,声影俱消。那“清如许”的古典文化,无不源自这幽幽水巷的活水。水巷便在“风清月白坐弹琴”的演奏者身边,升腾起一缕一缕怀旧的芳香。那明瑟的水波,把水的韧性、水的光泽、水的柔情,融入如怨如慕、如思如泣的琴声中。
流连忘返地——苏州。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取材丰富,语言生动,情感饱满。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