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

三年级 写景 1203字
2022-09-29 18:00:43

我总爱盯着窗外发呆,也不知道怎的,仿佛这样才能让我心中那根绷紧的弦,松下劲来。

我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树,透过我书房的小窗子,就能看到它巍然不动地挺立在那里。听得父亲说这是爷爷当年从几里地外移植过来的,爷爷看它在原来的地方长势不好,就把这棵不知名的树安置在自己家里。

这棵树长得不怎么讨喜,它不和别的普普通通的树一样,树干笔直,枝叶繁茂,它的树干弯弯曲曲,从那上面长出来的为数不多的树枝也弯弯曲曲。像是要把自己缠起来。每每到了夏季,我们全家都盼着它开花,因为那意味着秋季就能盼来结果。可是无论爷爷和父亲怎么浇水,怎么施肥,甚至为它拔除了周围的小苗,它都一点动静也没有。

干枯的枝叶还是干枯,在绿意盎然的院子里显得格格不入。

就这样过了几个春秋,家人的耐心都被它耗尽,大家都不再管它,除了爷爷。爷爷每天还是会按时给它浇水,施肥,修剪枝叶,虽然没有什么可以修剪的。父亲和母亲劝过爷爷不如别管这个树,反正它是不会开花结果,留着还浪费水和肥料,爷爷不听。就这样劝了几次,父母大概不愿意为这样一颗濒死的树跟爷爷起争执,索性任由爷爷去了。树还是弯弯曲曲地长在院子里。

直到后来,透过那扇小小的窗,能看见尖尖的枝丫上冒出来一朵小花。这个消息让全家震惊。爷爷乐得合不拢嘴。他说这都得归功于这棵树不输不服输的精气神。父亲母亲没说话,他们只是看着树,看着上面含苞待放的小小的白花。

我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说这棵树有不服输的精气神?于是爷爷就在全家人的面前讲起了这棵树的一生。这棵树被移植过来的那年正好是父亲出生的那年。爷爷每天都精心照料它,可直到父亲上了幼儿园,这棵树的长势也没有任何起色,爷爷一度想要放弃它。因为在那个年代,肥料也是要钱的。父亲的出生已经为这个家庭加重了负担。为了这棵树,爷爷已经耗费了太多精力了。最后还是奶奶劝说爷爷:把它下来吧,就当是我们的孩子,已经花了那么大的力气,就不如救它救到底。于是树被留下了。在爷爷的精心照料下,瘦弱的树干长出了第一朵花。同我望见花的时候一样。当爷爷也是坐在书房里,透过那小小的窗,看见树的最顶端那一抹明亮的白。这也更坚定了爷爷永不弃新生命的想法,尽管那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奶奶也患上软骨病,治疗需要一大笔花销,爷爷还是没有放弃这棵树。

但时间过了很久,直到奶奶去世,树上也没有长出第二朵花,即使爷爷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也不免失望。在我出生的第三年,树上原有的白花不再开了。苍老的树枝再也没承接过新生命。

听爷爷讲完,没等我感叹这棵树的命运有多坎坷,爷爷已经叹了口气道:“你们觉得它只是树,实际上它陪了我这么多年,已经算得上我的老朋友啦。我能放弃我的老朋友吗?不能的,更何况这是一个一直在创造新生命。

许多人的人生都很像这棵树:从一开始的不如意,到经他人施以援手后不屈不挠地长大,再到肩上终于开始背负繁花和果实的重量, 最终慢慢停下前进的脚步,站在自己该站到的终点,目送着果奔向更远的未来,如同爷爷目送着父亲,而父亲目送着我。我家窗外的树还和以前一样,有着弯弯曲曲的枝桠和顽强不屈的信念。透过那扇小小的窗子,能看到点缀于其上的明亮的白色花朵。那花朵如同一簇热烈的火焰,白到极致,白到耀眼,代表了新生的不屈的生命,正一点一点像更远的地方延伸。

教师点评:主题突出,思路流畅,取材独特,语言生动,立意深刻,情感真切。作者寓情于景,将自己浓浓的情感融入到了对景物的描绘之中,文章更具感染力。清新的文笔、隽秀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丰沛的情感,都是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