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为小园笼上薄纱,暖风熏红微烫的面颊,漫步百草园之中,连空气都仿佛沾染着温馨的气息,而这份温馨,自是鲁迅先生笔下儿时的独家回忆。
园子门口狭小的窗边,接连不断地探出许多好奇的脑袋,人们在窄窄的古道中摩肩接踵,地板发出咯吱的响声,那是游人们对一睹百草园风采的热切与渴盼。随着人群挪移向前,心中却不由升起忧虑,络绎不绝的旅客是否会打破人们记忆深处对百草园静谧的幻想?而鲁迅先生笔下充满童趣的百草园,又是否会被观光性与商业性取代?
思索之间,我们已站在大堂正中。曲折的古桥连接起纷繁的楼房,两侧的水潭荡漾起翡翠色彩的波纹,日光透过屋檐的缝隙投射于澄澈的碧波之上,隐约间似闪烁着点点星光。水中游鱼往来翕动,为园中的沉静平添几分生气。孩童们新奇地沿着古桥边缘前行,早已无心倾听一旁父母叙述的鲁迅先生的儿时故事。
不知兜兜转转了多久,“百草园”的标牌已伫立面前。阡陌小道忽地开阔起来,厚重的空气即刻流动为清风游畅,好一幅豁然开朗之景!小园内,几株粗壮的杨柳肆意生长于小道边,枝条懒懒地伸展开,垂下几根柳枝糅杂着,交错缠绕,在夏日阳光的映射下轻轻摇曳。歇息于墙边的大理石长椅,陶醉于百草园的柔情之中。不必说那飞落枝头,盈盈作响的金蝉,也不必说那黝黑泥土上,错落有致的白菜,单是这布满青苔的瓦楞就足以令人神往。眼前浮现出一少年鲁迅,身着长衫,头留长辫,以一支短棒撑起一面大的竹筛来,在下面撒些秕谷,引得屋顶的鸟儿纷纷飞来啄食,等到鸟儿叽喳地走到竹筛底下时,轻巧地将绳子一拉,便将鸟儿罩住了。
恍惚间,我仿佛成了他的玩伴,不禁在一旁为他欢呼不已,然而没等他拎起那鸟儿朝我走来,我便被周围喧闹的人们与不止的闪光灯召回现实。今日的百草园,纵使植株繁茂,却无不透露出商业的气息,游人们在此无所顾忌地交谈嬉闹,更是侵扰了心中百草园该有的宁静。而旧时的百草园,虽无百草,但颇有一番趣味。既有会放屁儿的斑鸠不时探出墙根,肥胖的蜜蜂也总在花丛之中嬉戏,紫红的覆盆子更是随地可见。一切都充溢着幽静清宁,而如今却空剩人们带来的脚印与喧嚣。
走出园门,回首与之告别,但记忆中鲁迅笔下百草园的温馨却不曾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