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烟霞记

三年级 写景 1150字
2025-11-08 07:50:14

南岳烟霞记

晨雾还没散尽时,我们已站在衡山脚下。不同于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奇绝,衡山的绿意是铺天盖地涌来的——石阶两旁的古松遮天蔽日,树影间漏下的光斑在青石板上跳动,风穿过松枝,带着衡山特有的湿润气息,裹着隐约的香火味,让人刚踏上山路,心就先静了下来。

“先去南天门吧,顺路能拜一拜忠烈祠。”同行的外婆攥着我的手,她的拐杖敲在石阶上,笃笃的声响和远处的晨钟撞在一起。忠烈祠就藏在松林深处,白墙黛瓦在绿树间格外醒目,门前的石狮子昂首挺胸,鬃毛上还沾着未干的露珠。走进祠堂,气氛瞬间肃穆起来,两侧的纪念碑上刻满了名字,阳光从窗棂里斜射进来,落在“民族英雄”四个鎏金大字上,晃得人眼睛发酸。外婆轻轻整理了一下衣领,对着纪念碑深深鞠躬,我也跟着弯下腰,风从敞开的门里吹进来,带着松涛的呜咽,像是在诉说那些沉睡在衡山脚下的英雄故事。

午后往祝融峰去,山路渐渐陡了些,却始终被绿意包裹着。偶尔能看见挑着竹筐的山民走过,筐里装着新鲜的衡山云雾茶,茶叶上的白毫在阳光下闪着银光。“这茶要在清明前采,用山泉水泡才香。”外婆指着路边的茶田说。正说着,忽然听见前方传来清脆的鸟鸣,抬头一看,几只彩色的鸟儿落在枝头,啄食着刚结出的野果,见我们望过来,扑棱着翅膀飞进了更深的树林,只留下几片晃动的树叶。

快到祝融峰时,雾气忽然浓了起来。乳白色的雾从山谷里漫上来,把身边的树木都变成了模糊的剪影,连脚下的石阶都变得湿滑。正犹豫着要不要停下,前方忽然传来钟声——祝融殿的飞檐在雾中露出一角,铜钟在风里轻轻晃动,声音穿透雾霭,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我们顺着钟声往前走,终于在雾中看见殿门,门前的香炉里香烟缭绕,几个信徒正虔诚地跪拜,嘴里念念有词。我站在殿外,望着雾中若隐若现的“南岳衡山”匾额,忽然觉得这雾不是阻碍,反倒像一层温柔的纱,把祝融峰的庄严与神圣,都藏在了这烟霞深处。

傍晚下山时,雾渐渐散了。夕阳把西边的天空染成了橘红色,衡山的轮廓在暮色里变得柔和起来,刚才还陡峭的山路,此刻也被霞光镀上了一层暖光。路过一家山村民宿时,老板娘热情地邀我们喝茶,用山泉水泡的云雾茶在杯里舒展,茶汤清亮,抿一口,先是淡淡的兰花香,咽下去后,舌尖泛起清甜,连带着旅途的疲惫都消散了。“你们来得巧,再过些日子,山上的杜鹃就要开了,漫山遍野都是红的,好看得很。”老板娘笑着说。

坐在返程的车上,我回头望着衡山,它渐渐隐在暮色里,只留下一道青黑色的剪影。想起清晨的松林、忠烈祠的阳光、祝融峰的钟声,还有那杯清甜的云雾茶,忽然懂了衡山的美——它没有惊心动魄的险,却有沁人心脾的柔;没有张扬的奇,却有深入骨髓的静。它像一位温和的长者,用千年的绿意包裹着岁月,用淡淡的香火安抚着人心,把所有的厚重与温柔,都藏在这南岳的烟霞里,等着每个来寻它的人,慢慢读懂这份独有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