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荷听雨

三年级 写景 774字
2025-10-27 13:04:00

暮秋薄暮,余过西子湖畔。残阳铺水,半池零落,满目萧然。

夕阳斜照,将最后的光与热慷慨地洒向这片凋敝的荷塘。那光不是明艳的,而是带着琥珀的质感,稠得像蜜,流淌在每一茎枯槁的荷梗上。水面上,曾经田田的荷叶如今都蜷缩起来,边缘卷曲,呈现出一种焦灼的、近乎墨色的赭褐。它们有的已然折断,垂首浸在冰冷的池水里,像写废了的信笺被揉成一团;有的却还倔强地撑着,叶片千疮百孔,阳光便从这些孔洞里穿透,在叶背投下细碎如金箔的光斑。风过时,它们不再发出初夏那爽利的“哗哗”声,只余下干燥的、簌簌的摩擦,像老者在无人处的一声叹息,轻得几乎被水波的微响淹没。

视线放远,那擎着莲蓬的茎秆,更是瘦硬如铁。它们以一种近乎固执的姿态刺向天空,莲蓬早已被秋风掏空了籽实,剩下蜂窝状的黑色头颅,沉重地低垂。这哪里还是夏日那个“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大剧场?那时的空气里浮动着清郁的芬芳,每一朵荷花都像一盏琉璃杯,盛满了光与盛夏的喧嚣。蜂蝶是常客,游人的惊叹是配乐,整个池塘是一场饱满的、几乎要溢出来的生命庆典。

而此刻,喧嚣褪尽,繁华落幕。那支撑着残破叶片的筋络,在逆光中看得格外分明,一条条,一丝丝,如同老人手背上突起的血管,里面流淌过的,是整个夏天的碧绿与丰盈。李商隐听的是雨打枯荷的清响,我此刻听到的,却是寂静本身——一种丰饶之后、安于凋敝的巨大的静。这寂静并非虚无,它内部充满了生命的回响,是所有盛开过的证明,是所有绚烂归于平淡后,那一声悠长而满足的喟叹。

天色渐沉,最后一抹暖光也收敛了。枯荷的剪影在水天一色的青灰中,愈发显得峭拔、清癯,像一幅用焦墨画出的宋人山水,笔笔都是风骨。它们不再需要色彩的伪装,只是坦诚地、安然地站立着,与即将到来的寒冬默然相对。

暮色四合,秋风乍起,满池残荷飒飒,似与游者作别。余悄然离去,而胸中已贮一池秋意,水墨淋漓。此间萧瑟,竟比那万顷芙蕖,更耐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