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上的人

三年级 写景 591字
2025-08-03 11:10:02

清晨的雾霭尚未消散,浑黄的浪花裹挟着千年泥沙奔涌向前。我站在河堤上眺望,远处几艘铁皮渔船正随着波浪起伏,船头立着的老人像岸边深扎的柳树般纹丝不动。母亲常说,黄河边的人骨头里都掺着泥沙。

靠岸的渔船载着新鲜的黄河鲤,老渔夫张爷爷的裤脚永远沾着褐色泥点。他教我辨认渔网上的绳结,粗糙的手指在尼龙绳间翻飞如蝶:"这鳑鲏结要扎七道,就像咱们黄河湾的七个弯道。"当晨光穿透渔网在甲板上投下细密的光斑时,他总会对着河面哼起梆子戏,苍凉的唱腔混着浪涛声在晨风里飘散。

往下游二里地的河滩上,李婶带着妇女们种植耐盐碱的芦苇。她们弯成月牙状的脊背起伏在灰绿色的苇荡间,红头巾像散落在芦苇丛中的山丹丹花。去年洪水漫过河堤,刚冒尖的苇苗全泡了汤。可开春时她们又扛着铁锹来了,李婶说:"黄河水养人也毁人,咱们得像芨芨草,根扎得深就冲不走。"

河务站的小王叔叔整天骑着电动车巡堤,车筐里总装着测量仪和记录本。他教我们用无人机监测水土流失,屏幕上的河道像蜿蜒的金色巨龙。"知道黄河每年造陆多少亩吗?"他在本子上写下一串公式,说这是黄河送给渤海湾的年礼。

暮色渐浓时,河边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渔船归港的汽笛惊起白鹭,晚风送来枣花馍的香气。张爷爷的渔网晾在石墩上,李婶们的芦苇正在抽新芽,小王叔叔的无人机静静停在充电站。黄河水依旧裹挟着黄土地的血脉奔向大海,而岸边的人们,正用比河水更绵长的韧劲,续写着属于黄河儿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