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之旅

三年级 写景 1135字
2024-11-08 23:07:32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杜甫

自古以来,泰山就被世人尊为五岳之首,它巍然屹立在齐鲁大地之上,我有幸登临了雄伟的泰山。

清晨,我随父母自红门向山顶进发,这是最为古老的一条登山道。

轻装上阵登泰山。一踏上山路,我就感到一阵清凉,四周静的出奇,我的心也随之渐渐静了。起初,脚下是一段平坦的沙路,如地毯般铺在林间。头顶上时不时传来几声悦耳的鸟鸣。新鲜的空气伴着清风拂面而来,其中夹杂着花的香,草的香,还有淡淡的泥土气息。沁人心脾。往前走着,带绿的石板层层堆叠,一片片,一块块,依着山势,排列成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游人各柱棕色竹杖,一步一摇,点在厚厚的石板上。“噔噔噔”,一声声脆响飘荡在山林间,也飘荡在心间,此起彼伏。

沿着幽径上山,青石板在脚下静默着,山峰从林间穿过,举目四望。人是满眼苍翠。向前望去,光滑的青石板随着行人的步伐延伸着,毫无停下之意。在满山的古木掩映下,石径盘旋而上,望不见尽头。四面均是枝繁叶茂的古树,崴嵬的山峰隐于其间,仅留下模糊的轮廓,我的额头上已渗出粒粒黄豆大小的汗珠父母也扶着腰;气喘吁吁。我们稍作休息,之后继续登山,山路逶迤,青石依旧。不变的是沧桑;古木葳蕤,犹存的是清幽。漫步于山道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悠远意境蓦然浮现。许久,我们看见了“壶天阁”,原来已近一半的路途。父母落在身后,我随即折返陪同。至“中天门”,父母疲惫不堪,我却精力充沛,本想以此次徒步登泰山的经历去弥补去年登黄山未上天都峰之憾。怎料到并非易事。为此,我犹豫不决。为顾全大局,我只得改变计划,乘缆车去往峰顶。

我心中原有一丝不甘,可在索道上一睹美景,那些不满顷刻间烟消云散,极目鸟瞰,斑驳的巨石与青翠的密林相映衬,好似幅山水画,轮廓如挥毫勾勒,山色若泼墨渲染。亭台似工笔细描。极富神韵;环顾四周,山间云雾缭绕,水汽弥漫,山在虚无缥缈间,云山雾罩,恍苦隔世,仿佛已羽化升仙,漫游于仙境之中,昂首眺望,峰顶已然拨开翠绿,露出真面目,默默凝视着前来拜访他的游人。这时缆车几乎要贴紧崖壁上攀了,一时间,令人不得不屏息凝神,大气都不敢出了。片刻,我们已登顶。

过“南天门”,穿″天街″,仿历代摩崖石刻,登“王皇顶”。钟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唯吾独尊,四外山峦横卧,连绵起伏,众星捧月般簇拥在泰山左右。刹那间,岱宗愈显巍峨,愈显高大,愈显峻拔,难怪历代帝王都来此封禅。伫立于险峰之上,风光旖旎。云海伴着山风,我们满身清凉,满心欢喜,无比惬意。

“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们缓缓走下最先的泰山十八盘,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心惊胆战。然而,两旁的景致令人着迷。嶙峋的怪石随处可见,引人注目。在太阳的金光下,裸露的山石辉映出耀眼的光芒。青林入目,鸟鸣作耳心净了,也净了。

泰山一游,风景如画,青未了,心已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