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不论走出多远,他的记忆仍流淌在故乡的阡陌街巷间,扎根在故乡的田垄上。
题记
曾读过金曾豪先生一篇关于常熟的文章,唤出心中乡情的感触。今天的常熟仿佛一位半袖掩面的美人,在我眼前,既具朦胧的古韵,又兼具现代的气息。
漫步在常熟南门老街,鱼米之乡的江南风情水墨铺开,苔绿青石板街,斑驳了岁月的痕迹。卖菜人在铺前吆喝着,吴侬软语流淌在街陌的上空,为饱受时光洗礼的老街平添几分烟火气。记得小时候常去钻胡同,每一条道路的尽头都有惊喜:或是问老婆婆要一只河蚌,或是买半担还留着清新水珠的荸荠。祖母那一辈的老人对这条街可谓亲热熟悉,于是祖母就常常带我去买一家的桂花糖藕。藕是一节一节卖的,空心的孔道里被嵌满香软的糯米,煮熟过后竟有着朱砂的色泽,又浇上桂花糖汁,很是可人,这是过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年菜。过年时,看着各家的店铺挂上中国结与年画,心里的快乐就如被蘸上金粉写在春联上一样,在大红的年味背景下闪闪发亮。
常熟不仅是吴越古城,还是经济发达的现代之城。依山傍水又富庶,慢速而悠闲的“常熟生活”,早已成为许多人的向往。自改革开放以来,市民的生活质量就一直在显著提高。大型的超市、商场鳞次栉比,高楼大厦林立。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衣食住行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宽敞的高速公路输送络绎不绝的车流,小时候的旧石桥已然摇身一变成为钢索斜拉大桥。再抬头望向矗立在城市心脏的电视塔,日新月异的现代气息感染着我,盖过旧忆,进而织成新时代的交响乐曲。
每当行走在外,在旅行的愉悦中,总会夹杂思乡的愁绪。阖眼,面前会浮现这座小城,古韵与文化齐存,科技和经济并进。我再一次意识我属于这方水土,并且深切地爱着、恋着这片故土。这样的乡情,在扯出的一嗓子方言里,在无数次走过的老街里,在乡村的田野间,心属之地,我要以最甜蜜的笔触,用流淌在人生叶脉一角的乡情,来大声地呼喊出故乡的名字——常熟。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清晰,文笔流畅,立意深刻。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情感,颇为打动人心。作者寓情于景,将自己浓浓的情感融入到了对景物的描绘之中,文章更具感染力。清新的文笔、隽秀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丰沛的情感,都是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