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

三年级 说明文 838字
2023-09-05 21:00:10

如今,众多的青年男女,少年,甚至小孩,都争相扮“酷”,不惜代价,绞尽脑汁的想。至于“酷”的具体含义,想必这些人都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了。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楚到底什么是“酷”。

如果说“酷”必须有“流行”的成分,那么这个字就“酷”不够纯正了。

词典里的“酷”都是和“惨”、“冷”之类让人不寒而栗的词搭配组成的,如今却要用这些来形容我辈的俊男靓女们,实在有点让人想不通了。

《辞海》里的诠释是“暴虐”、“残忍”、“惨痛”、“极”、“甚”等含义,与我们平常所想表达的意思是风马牛不相及啊!

后来,请教了比我更“酷”的室友才知道,它的现代意思是从英语“cool”直译过来的,是一个舶来品。

最近,又看了一本名为《酷天下》的小册子,更惊奇的发现“酷”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要久远的多!先锋而前卫的“酷文化”不断花样翻新,在西方已经流行了至少半个世纪呢。

20世纪50年代是“爵士乐俱乐部”,60年代是“嬉皮士反文化运动”,70年代则是“朋克的天下”,到了80年代后,又通过“金钱和消费的结合”,在全世界范围内驶入了高歌猛进的快车道。

如此看来,“酷”根本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以往有,现在也有,以后一定还会有更新鲜的面孔出现,任何一个时代的“酷”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前有来者,后有追者,你的酷永远达不到空前绝后的程度。

一谈起“酷”,人们首先想到的词语是“另类”、“新潮”、“标新立异”、“别具一格”之类的词语。这就使得扮酷者势必要不断的变化代表“酷”的符号,如:服装、发型、肢体动作、语言、表情等等,以使自己尽可能的吸引别人的眼球,比如:在自己身上打个洞,耳朵上、嘴唇上、甚至肚脐眼儿上也不放过。似乎没有这些“冷酷”的外部形式,“酷”就扮不出来了。

其实“酷”应该就是一种流行文化下所形成的心理或者说是心境,是一种个性,一种特色,但并不是每一种都能被效仿,它飘忽其内,不着于形,如果刻意的去追求,反倒失去了“酷”的本意。“酷”不是扮出来的,它是人的身份特征,是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酷”不“酷”不在外表,“酷”应该是内秀的外溢,是内在美的具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