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超级大力士”
说起世界上最弱小的动物,同学们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蚂蚁。小小的身躯,不起眼的身影,一根手指便能轻易扼杀蚂蚁的性命。但实际上,蚂蚁并不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弱者”,它们小小的身躯里隐藏着惊人的秘密。
蚂蚁是最常见的小昆虫,属于截肢动物,在中国已经确定的蚂蚁种类就有600多种,也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昆虫种类。它们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有六条腿,比我们还多四条。即便它们长期生活在黑暗的“地下室”里,视力没有其他昆虫这么优秀,但好在蚂蚁的额头上还长着三个单眼,能够感受光线,找到回家的道路。
1、蚂蚁虽小,以量取胜
地球上居住着78亿人类,这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但根据最新的研究估算,蚂蚁的总数量达到了惊人的2亿亿只。别看蚂蚁的体重轻,地球上所有的蚂蚁重量加起来竟然等于所有我们人类重量的总和!
蚂蚁不仅数量比我们多,资历还比我们“老”。它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3亿年前的白垩纪,与恐龙属于同一个时代。随着地球环境不断的变化,曾经称霸地球的恐龙早就已经不复存在。而蚂蚁却躲过了环境变迁、自然灾害,在地球上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并且不断的繁衍生息。据说,人类每有40个新生儿的诞生,就会有7亿只左右的蚂蚁同时来到这个世界上,蚂蚁的数量简直不可想象。
2、“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要来到”
看见蚂蚁在搬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可能要下雨了!究竟蚂蚁搬家和下雨有没有联系?科学家给出了他们的答案:这是蚂蚁生存的一种本能,有一定的可靠性。
下雨之前,由于空气湿度增大,筑在泥土里的蚁巢会变得潮湿。蚂蚁虽然居住在地面以下,但它天性喜欢干燥,在蚂蚁的身体内有一个感知水分的器官。当空气中的水分变得很高时,它就感觉要下雨了,马上举家迁徙,向高处“搬家”,以免蚁巢被雨水淹没。
3、为什么蚂蚁会排队前进?
蚂蚁是社会性很强的昆虫,彼此通过发出特定的气味来沟通和交流。通常蚂蚁出洞时,都会很有秩序地排成一纵队前进,前面的蚂蚁分泌出信息素,边走边散发在路上,留下痕迹,于是后边走的蚂蚁闻到这种气味,就能紧紧跟上,即便有个别的蚂蚁掉队,也能沿原路前进,不会迷路。
蚂蚁们每天都会四处觅食,只要有谁发现了食物,就会赶紧搬一小块回巢,另外,还会分泌出有独特气味的信息素,紧急通知同伴前来支援。附近的蚂蚁会沿着味道沿路找到食物,然后每一只蚂蚁都带走一小块食物,同心协力,直到将所有的食物搬回家里。
4、被低估的超级大力士
人不可貌相,蚂蚁也一样。别看蚂蚁的体型小,可承重能力超强,可以承受比它们自身体重高达50倍的重量,相当于人类抬起一辆汽车。这是因为蚂蚁在神经系统和肌肉结构方面有着特殊的适应性。它们的神经系统可以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能够以超乎想象的力量搬运物体。蚂蚁的肌肉是相对于它们的体型而言非常强大的,这使得它们可以用较少的力量来产生更大的效果。
5、“身兼多职”的蚂蚁
法国的“昆虫大王”法布尔曾做过一次有趣的实验: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蚁巢的顶部,蚂蚁在一分钟后察觉到“火警”。一开始,蚂蚁惊慌失措地来回奔跑,接着,它们仿佛商量好对策一般,无数的蚂蚁勇敢地爬上燃烧着的烛芯,分泌蚁酸进行灭火,一批不幸的蚂蚁倒下后,另一批蚂蚁又冲上去继续扑火,约60秒后,火便被扑灭了。等法布尔再次“纵火”时,这一次效率大大地提高,蚂蚁只用了40秒就把火扑灭了,并且没有一只蚂蚁牺牲。
除了是出色的“消防员”,蚂蚁还是优秀的“建筑师”。巴西的科学家发现了生活百万只蚂蚁的地下“蚂蚁王国”,蚁穴内“道路”交错有序,各种功能的“房间”一应俱全,冬暖夏凉,牢固安全。据科学家推算,建造这样庞大的“地下王国”需要耗时10年以上,搬运超过40顿的泥土,可以说,蚂蚁是建筑方面的专家。
除此之外,蚂蚁的精神也值得我们赞叹。蚂蚁总会未雨绸缪,在夏天不停地搬运食物,为寒冷的冬天做准备;它们不会等蚁穴被洪水冲垮了才开始补救,而是在开始建筑蚁穴时就防范好风险。蚂蚁还永不放弃,即便前进的道路上出现石头或者树枝,它们也不会停下脚步,而是选择绕路或者攀登。蚂蚁在困难面前永不言弃,我们面临困难时也应如此。
教师点评:文章结构完整,内容具体,文笔流畅。为了更好地介绍事物,作者不仅娴熟、准确地运用了说明方法,还选取了平实的语言风格,文章严谨、朴实,清晰、流畅,很有吸引力。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创作前做了充足的资料收集和观察积累。语句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