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风起,云雀飞扬,家居六朝烟水间。”漫步于南京,这座六朝古都,人杰地灵,文采斐然,令人心驰神往。我曾亲历过夫子庙的古朴,仰望过状元楼的辉煌,攀登过牛首山的雄伟。读完《范进中举》,我对“吴敬梓纪念馆”充满了无尽的渴望。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六月周日,我踏上了这条寻访之路,心中带着无尽的憧憬与期待。一路上,我既欣赏着沿途的美丽风景,又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气息中。无需细说雕梁画栋,更无需讲述飞阁流丹,古今文人的故居都让我仿佛化作那风中吟唱的诗人,徜徉于南京那迷人的古韵之中。
穿过平江桥,踩过大石坝街,走过繁忙的十字路口,“吴敬梓纪念馆”便在眼前伫立。走近时,那扇紧闭的大门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门前的鹅卵石则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尽显非凡气质。这样的独特风貌,竟与《儒林外史》所代表的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巅峰地位不谋而合。我沿着那扇关闭的大门走去,半人高的竹子围墙宛如温柔的手,轻轻指引着我的步伐。约莫两分钟后,我来到了“吴敬梓纪念馆”的正门。门前矗立着吴敬梓先生的雕像,长袍飘逸,神态从容,深邃的目光仿佛透视着世间万象,展现出一种豪放而不羁的刚正气质。走近门前,映入眼帘的是一方标识着“吴敬梓纪念馆”的匾额,黑底金字,宛如星星璀璨,楹联分立两边,字字句句道尽其深意:“儒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这副楹联,重如千钧,深刻地概括了吴敬梓的生平历程:上联揭示了他半生的坎坷,止于困顿;下联则彰显了他潜心十年写作《儒林外史》的执着与坚持。正如许多杰出文人的经历,那些生活中的磨难,在他们的生花妙笔之下,被化为流淌于岁月的传世佳作。
步入馆内,一个展柜赫然映入眼帘,题为“吴敬梓与他的明清儒林意趣。”中央展出的明清家具,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映射出岁月的沉淀。西侧则展示了秦淮河的悠长历史,从古老的传说到六朝辉煌、明清风华,直至近代变迁,让我感叹于这条河流累积的文化印记。展柜中更有东吴建业图与东晋建康图,无不展现出南京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东面则展示着《儒林外史》的各个版本,显然人们对这本书的热爱已深植于心。我不禁思忖,爱书如命的情怀,源自于对吴敬梓用如椽巨笔所描绘的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深刻洞悉,更是对那颗深沈的民族心灵的体恤与抚慰。
离开“吴敬梓纪念馆”时,我恰好碰上了一场熟悉的皮影戏,演绎着吴敬梓“绕城暖足”的趣事。我不禁微笑颔首,心中感激这座城市的博大与包容,南京的文化血脉在历史与现代的交汇中,愈发闪耀生辉。借助多样的艺术形式,将这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得到更好的弘扬,实在是意义非凡。
探寻身边的文学踪迹,正如拨云见日,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现那闪耀的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