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艾青诗选》有感

三年级 读后感 1462字
2024-02-19 08:57:01

群星已经隐退,而你依然站在那里,期待着太阳上升。--题记

读这本书之前,以为都是些晦涩难懂的诗句,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当我翻开这本书后,才发现,诗人艾青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的却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事物,表达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光明和自由的追求。他很热爱祖国的一切祖国的土地,祖国的人民,他想让国家富强起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字里行间流露出他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细读《艾青诗选》,你不难发现书中出现最多的字眼便是“中国、青年、希望、奋斗.”还有那就是“太阳”。艾青围绕着这些最平常的事物,在黎明醒来,向着太阳创作。

太阳东升西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给我们带来温暖,给大地万物带来生机,却往往不被我们所关注。夸父曾经执着追逐着太阳,他被那明亮的光球吸引着,想将它带到人们心中,似飞蛾扑火,毫不犹豫向太阳飞奔而去。艾青也一直热爱着太阳,也可以说达到如痴如醉的境界。他看到死亡、战争、压迫……锁着中国,他知光明之路必将充满泥泞和崎岖,但他却不放弃,如夸父逐日那般执着。同时,他也意识到新中国不能只建立与国土之上,而是要把信念建立在人们心中。他像夸父一样他想把太阳的温暖带给人们于是并有了《向太阳》:“初升的太阳,照在我们的头上,久久垂着,不曾抬起的头上,我们仰起那沉重的头颅一致地,向高空呼喊:“看,我们笑得像太阳!”

艾青的诗如寒冬里的一束阳光,照在中国的大陆上,照在老百姓久经风霜的脸上,竟如此温暖!他的诗宏壮激昂,直击人心!他写的诗给了当时久经压迫的人民带来了希望;给祖国千千万万的青年带来了动力。这首诗犹如寒冬里的一把火照亮了人们,温暖了大地!对当时正处于迷茫的青年来说,这是一首鼓舞人心的乐曲,是世界上最温暖的诗。同时太阳之光像一把闪罐万丈光芒的尖刀,刺破了统治社会的黑暗,直击反动派和地主们的心坎。艾青的诗也是来自不屈人们的怒号!

有人说,艾青的诗是忧郁的。不错,只看几页便可感受到他笔触间淡淡的伤感。《向太阳》中的昨日之“我”带着满身伤痕行走在风沙中,被关在精神的牢房里独自高颂自由。这是大家口中所说的“忧郁”。但他的愁绪是敢于直面中国所受的种种苦难,真情地关注广大的劳动人民,为民族和祖国的经历伤感所产生的,却没有因此而郁郁寡欢。他跟着光,用笔作为火把,指引人们去探寻光明。人们跟着光,越来越多的火把会集到一处,光芒聚拢到一起。光芒不断地跳跃着,蹿动中带着积蓄已久的力量。然后太阳从昏暗的地平线处出现,带领着人们看清世间的美好。但事实上,那是人们自己心中的那道光,支持着我们看到升起的太阳。而最终,胜利的太阳在东方冉冉升起,始终温暖地照耀着大地。

诗人的情怀从一己之悲中走出,又将走向何方呢?中国的文化土壤孕育出这样一种答案—-祖国、人民和光明。人民栖息的“土地”作为一种意象从诗人的心中油然而生。屈原的“香草美人”,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渡泪,恨别鸟惊心。”不因为时事的艰辛而选择精神的逃避,不因为食不果腹而整日担忧“食无鱼”。或许处处碰壁,或许一生终不得志,但我仍会"依然站在那里,含着笑,看着看海洋…”诗人走出自我的内心体验,以千年古国的过往与未来而忧思。你难以想象诗人的肩膀上负荷的力量,和他希望得到更多的责任--“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创作的源泉和思想根基。

当我身处困境,面临抉择的时候,我会想起曾经读过的《艾青诗选》。它如太阳照亮我的内心!我相信只要向着那光芒去,黑暗就会远离我,成功也就离我不远了!不管成功的道路有多艰辛,我们也应如夸父逐日般,要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完整,内容具体,立意独到。作者在文中谈及了阅读书之后的真切感受,很好地做到了有感而发。作者在文中分享了自己看过影片后的感受。文章感情真挚,感悟深刻。作者的感悟不仅真切,还颇为深刻。这篇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语言流畅自然,富有表现力,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