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梅青

五年级 叙事 842字
2024-01-12 18:51:06

“梅子正青,色如挂枝初梅,青翠碧绿,莹澈剔透”。一抹梅子青一眼万年青。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它,在故宫博物院陶瓷馆的玻璃展柜里,暖黄的灯光攀上它色轻如玉,釉质莹润的瓶身,细腻丝滑的花纹沿瓶口一路蔓延至瓶底。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似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

这是梅子青的首次亮相,也是我对它一眼定情的开端。

梅子青最初的模样也不过是一块泥巴,可庭院几许,炉火飘星,在匠人们的一双双妙手下一件件名动天下的梅青便逐一亮相。老话说道:“它重嫩不重青,虽青而淡,在青色调里渐渐揉进蓝色调,可又让蓝欲言又止,一副羞羞答答的模样。”一眼便足以令人惊心动魄。

三生有幸,一次偶然的契机,我得以和一位梅青老匠学习梅青。梅雨时节,窑外是聒噪的蝉鸣,窑内是橙红的火光,梅子青就这样在火中酝酿着它的姿色,不急不慢的等待着沐浴天光。

晨光射入窑洞,照亮作台上的粘土。我学着陈爷爷的手法将粘土混合搅拌,尽管豆大的汗珠密密麻麻沾了一身,可练出来的泥还是粗糙不堪。我深深叹气,眉头皱了几皱。“丫头,这练泥练的不仅是土,还是手劲儿和心呢,手劲儿到位,心放平,这泥才细,看,就是这样。”陈爷爷说罢,伸手和起那团粘土,抬手转碗间,泥已是均匀细腻的不得了。见我吃惊的瞪圆了眼,爷爷一笑,“丫头,不急,慢慢来。”我若有所思点点头,转身耐着性子将双手浸在泥土中不罢不休。

时间一晃,转至夏末,我蹲坐在窑里等待烧制的瓷出窑。橙红的火光映着我的脸,起伏的热浪拂起衣衫,连耳垂也是热的。终于,窑火渐熄,我伸手抓了钳去取。仍有余温的瓷胚缓露形色,我担忧着成色,心中不由得紧了几紧。不知何时,陈爷爷走了进来,定睛一看后笑了起来,“不错是梅青”。我捧着它冲出窑洞,天际泛着玉石青,梅青亮相。

“雨轻风色紧,梅子青时节”,青色的梅子很快会变软发黄,但一代代匠人用妙手将梅子青的青翠剔透定格,留下浪漫的亮相。而我,也将于新时代传承这份手艺,传承这份浪漫,携梅青随山水之路走向未来。

江南好,最忆是梅青。巧沾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云。留倩影,立绝韵,梅青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