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只在教室里,同时也在一个小摊,一个店铺,甚至无处不在,这一座座城市里。每时每刻都上演着一幕幕课堂。而今,我也在一个对穷人的施舍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一课,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堂课。
下午,太阳渐渐落下山去,晚风轻轻地吹着,我从补习班下课,与妈妈一同回家。快到小巷的拐头时,我才看见拐角处有一个乞丐,拿着一个脏兮兮的铁碗坐在那里。他的头发和胡子太久没有剪,像女人的头发一样在晚风中飘扬。我看着他的这个狼狈的样子,伸手拉过妈妈的衣袖,低头耳语了几句,妈妈欣喜的拿出了一元钱递给我,我走到那位乞丐的跟前。把钱一丢,刚好把钱扔进了铁碗里,我甚至有些得意,把钱扔的这么准,就对他的连声“谢谢”中回到妈妈身边。但妈妈却有些不高兴,她把我拉到旁边,便开始指责我:“他虽然是个乞丐,但你也不是皇帝,人家没有义务接受你的不尊重他的施舍,只是因为生活才迫不得已,你应该要尊重人家的职业,我脸上隐约有些发烫,心中也有了愧疚的感觉。是啊,不论对方的职业是什么,都应该去尊重对方的职业,对方也应该受到相应的尊重,而不是贬低和嘲讽。我低下头说:“妈妈,对不起,我不应该那样对待他。”妈妈听罢,又在包里一阵翻,又拿出一元钱给我,我再次走到那位乞丐的面前,蹲了下来:“对不起,叔叔,我刚才不应该那样对待你。”说着,将一元钱放进了那只铁碗,那位乞丐动了动唇“没…没关系,我不生气,谢谢你。"我再转头,看见了妈妈欣慰的笑容,也看见了这一堂"课”教给我的道理。
课堂无处不在,而今我也在一个对穷人的施舍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一个道理: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哪怕那个人一无所有。
教师点评:文章结构清晰,取材真实,语言流畅,有自己的思考。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