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渺渺之际,循着汉白玉台石拾级而上,极目远眺,云过处,几抹清水蓝笼罩了通天般的玉柱,左侧是武陵春色,右旁是平湖秋月。当我双脚停在楼阁石墩间,葛地,前方瞬坠万丈深渊,一切似梦非梦,然离奇的是,我没有惊惧,只剩下宛如凌迟的痛。
一个世人笔下的“万园之园”,一代文豪口中的“世界奇迹”,今只剩一片断壁残垣在废墟里垂泪涕泣。白玉柱记载着一个民族的百年耻辱、一段历史教训的鲜血淋漓,它的文物藏品穿越大洋,多少年再难还乡。
夏的末尾,我们和一只小玉壶在大英博物馆相遇,在这里找到中华失落的无价之宝。
初见她时,她的脸颊因没有进行妥帖防护而脏兮兮一片,但却仍喜悦喊出:“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她向我们哭诉着远在西欧与家人重逢的欢欣,在她的眼中,家人有黑眼睛黄皮肤、家人是能听得懂自己说话的人,小玉壶历尽千幸带着家人家书中的千言万语归家,却又怀着大情怀离去。
游客们眼中冰冷的文物,在小玉壶的口中,成了饱含脉脉温情的人。“家国”飘扬在琴师陶俑波伯伯与笛师陶俑阿姨一曲相约奏完的《长歌行》里,蕴藏在罗汉爷爷的“一叶菩提”之间,而思乡,成了唐大马唐小马约定一百六十三年后重逢跑遍大好河山的誓言,成了“杯杯盏盏念故乡,相碰低吟诉衷肠”的切切希望……
思念让我们的记忆复被历史填满,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中,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清王朝国门,圆明园内,流传的无价之宝遭到无情地抢、砸、摔,防火焚烧,更有数万件至今流浪世界。如今,斗转星移,再度换了人间。惟有一个繁荣昌盛的祖国,才有昂首挺胸的底气。文物作为一个民族深厚文化底蕴、历史征程乃至精神的象征,承载着华夏儿女的不汛的信仰,为了文化的流传,东方雄狮再次挺胸震吼:“华夏呼唤文物回归!”我们始终坚信,在这铿锵有力的发言的影响以及亿万炎黄子孙以“家国永安”为目标的不懈奋斗下,总有一天,他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的回家。
愿山河无恙,家国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