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去爬黄山,首先被黄山的壮丽景象折服了,无论是奇石青松还是大山本身,都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那种雄伟的感觉令人赞叹。但此外,最让我佩服的,还是那沿着层层石阶拾级而上,肩上扛着扁担的挑山工。他们那种常人不具有的毅力,让我发自内心的敬佩。
黄山自然雄伟,攀登的过程却也十分艰辛,除了数不胜数的旅客,其次便是挑着扁担,穿着一件褂子的挑山工了。我先是远远观望他们,惊叹于他们的力气,再想他们是如此辛劳,然后便继续爬山,不再在意他们,一身轻松地把他们甩到后面去。每爬上一部分台阶,就要休息一会儿,看看附近的山水,这样走走停停几番,爬山的进度自然慢了许多,可能天黑都到不了山顶,但我并不在意,起码比那些挑山工走得快吧。
再度踏上台阶,我往前观望,心里却陡然一惊——前面正是一位挑山工!那个人我记得很清楚,穿着红色的布褂,沿着石阶一级一级地向前走。为了扁担前端的货物不碰到台阶,他需要以一种折尺形的路线去走,斜行而上,登上个七八阶后再转过身去,换一个肩去扛扁担,再斜行而上七八个台阶,再换一个肩去扛扁担……如此循环往复,这样肯定是要比普通的的游客走的路程多近一倍,而且肩上扛着如此沉重的货物,为什么能赶到我们前面去呢,我不禁好奇起来。
我登着石阶一个劲地向上爬,心里想着,这下总不能再让他追上了吧。
走了好一段路程之后,我实在精疲力尽。回头看,那个挑山工已经不见踪影,我便放心地在亭子里休息。可刚坐下,我便瞧见了一抹红色,正是那个挑山工。他在一棵高大的古松下面歇脚,整理担子,他把红布褂脱掉了,里面还穿着一件红背心,身上是黑黝黝的肌肉,看起来格外干练。我细细观察着他,他看上去四十岁左右,眉毛浓密,下巴上的胡子并没有邋里邋遢,而是工整地剃掉了。我由衷地感觉他是一个尽职的挑山工。
怀着一种敬佩,我走上去跟他攀谈起来。他并不是一个拘束的人,也没有因为我是个孩子而轻视我,而是同我聊起天来。“你们明明肩上扛着担子,走得也慢,为什么还能走到我们前面去呢?”我问道。他听着这个问题,笑了笑,说道:“你们这些游客肩上没有担子,是走得轻巧,但一路上玩玩闹闹、左看右看,累了又得停下来歇歇,怎么能走得快呢?我们不一样,这是我们的工作,不能随随便便,耽误功夫,别看我们走得慢,走远了自然就到你们前面了。”
他的这几句话并不深奥,却令我深思,我之后又与他谈了几句,他便挑起扁担赶路了。他干这行已经快二十年了,一天一个来回,无论春夏秋冬,始终如此。
歇了一会儿,我便继续爬山了,一直到了山顶,那个挑山工已经下去了,他不能耽误时间。我站在山顶,此时已经是落日时分,望着远方的夕阳,真觉得有一点不真实,这幅壮丽的景观是如此奇特。红彤彤的夕阳傍山而下,我看着来时的路,长舒一口气,只觉得不虚此行。我想起那位挑山工,想起他的坚毅平凡,只觉得敬佩,那位挑山工,教会我坚持,在平凡的生活中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和热。
每当我想起那位穿着红布褂的挑山工,我的心里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我需要他的那种精神,在平凡的人生道路上走出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