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离辗转,不灭书香一息;四季翩然更迭,不减热爱半分。所见素笺淡墨,文字几纸,越走近书,我便越走近更灿烂的世界,越懂得文学之瑰美。
幼时的启蒙是唐诗童谣。小时候睡眼朦胧,嘟嚷着让奶奶给我念书上的诗词,她便笑盈盈地吟:“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不知怎地偏头望向窗外,小小的心中好像有某种情思悸动,只见月华如练,青峦如聚,夜是氤氲着的薄薄的静,浸润在一片温柔的梦乡。我梦见夜夜流光相皎洁。
长大后的我愈加热爱看书。我看李太白挥手写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洒脱,绣口一吐便半个盛唐;我也看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救救孩子”那一声痛彻心扉的呐喊;我看李清照“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州吹取三山去!”的豪迈。我也读琦君回忆母亲妙手绣花,沉浸在那一抹伤悲秋的惆怅与释然中。我越走近书,便越走近一段段截然不同却又色彩纷呈的人生,越懂得世界的广阔。
书它教会我眼泪与微笑的哲理,教我释然。每当生活受挫,或是考试失利,或是到迷茫,我都会静静地走近书本。我看《长日无尽》,一直从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看到“我”结束囚犯生活,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与家人相拥。心中的郁结顿时化为乌有;我读博尔赫斯的《另一个,同一个》,沉缅在与宇宙同样广阔宏大的哲思中,摒弃了自身渺小的悲哀。
三毛曾经说:“每天想你,天上便飘来一粒沙,以此便形成了撒哈拉。”
我想阅读亦是如此吧。每天读书,文字日积月累的沉淀,也会化成我们向往的浩瀚星辰。而我们的心性,也终在历经一本又一本书籍的磨练后,便得至善至臻。当我们走近,我们沉溺于书海,至美的大门也终在我们的面前徐徐打开。
也曾迷茫过,繁忙的生活与热爱失衡,清丽有骨的诗词变成了眼前庞杂的数学公式,黑字白纸。但每每闲暇之余翻开一页书,它总会告诉我“一念不息,江海可平。”我的泪水与汗水,是为了铺就更光明的明天。
喜欢《西游记》的一句话:“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回顾来路,是书支撑我走到现在。
阅读,是悦己、阅己、越己。择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敲开书的扉页,走近它。越走近书,你便越懂得文字所拥有的伟力。那是震颤心灵的共鸣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