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戏迷

五年级 叙事 824字
2023-08-11 10:18:26

烈日炎炎,纵使奶奶多么倔强,也抵不住这八月天气的“热情”于是她就拿着她的收音机投奔我这的空调房。

奶奶洗完澡就打开了她的收音机,说来也奇怪,今天它在我面前格外扎眼。它被损害的音质听得我心烦,便不耐烦说到“:奶奶,别听了,有什么好听的,一点都不清楚。”奶奶叹息着,不经意地回答着:“你小时候可不讨厌的。”小时候……那一幕幕回忆浮现在眼前……

上小学时,爸妈不在家,只有奶奶一个人带着我。那时我们住的是出租屋,屋子并不大,里面堆得满当,来客人连落脚的都没有。那时我的电子娱乐设备便是奶奶的收音机。那个收音机早就丢了,如今我竟然一点也回想不起它的模样,像是永久封存在了我童年记忆里了一样。

思绪回到收音机上。奶奶刚买来的时候,每天放学我总是早早地把作业写完。吃完饭也不出去和别的小朋友玩。因为我已经打上了收音机的主意。我慌忙按下按钮,不一会儿就能看到那些戏曲:打金枝、朝阳沟、刘墉下南京……不仅能听着他们美妙绝伦的唱功,还能看到他们生动形象的表演。就这样,我爱上了听戏。每次奶奶看到我就会玩笑地喊一句“小戏迷,以后学唱戏去吧。”后来慢慢地我居然真的模仿起了戏曲里的小碎步和豫剧唱法。

我想那时的我纵然是热爱的,也许当初我真的想要学习戏曲。但这对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个小众的爱好。许多同龄的孩子不能理解我为什么喜欢戏曲,慢慢地我也因为大众眼光放弃了自己的热爱。现在我看着奶奶手里捧着的新的收音机,也许这就是让我再次爱上戏曲的新机会。我放下了手机,央求着奶奶让我琢磨她的收音机。我翻找着童年时喜爱的曲目放了起来。那个坐在收音机前摇头晃脑,被叫“小戏迷”的女孩仿佛又回来了。

后来我们也都重视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小时候不被理解的爱好,此刻终于成为了我童年时的骄傲。我终于可以自信满满地宣扬“我喜欢豫剧,我喜欢传统文化,我就是个小戏迷”。

或许我们童年总有些特殊的爱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淡忘。而当某天我们再次想起时,还是会为它而停留脚步。

受损的音质,模糊的画质,那是我纯真的童年。

教师点评:读完文章后,我们似乎能感觉到“小戏迷”的“小”字里还包含了很多意味。通过讲述自己与戏曲之间的渊源,“小”向我们传递了作者是“在儿时”对戏曲生出喜爱、产生迷恋、怀揣热爱这一信息,通过讲述自己之后对戏曲产生了态度和情感上的转变,“小”则蕴藏了作者在回顾过去之后心生的怀念、无奈、慨叹的复杂心情;通过讲述自己在反思、领悟后对戏曲及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小”便释出了小作者的思考和期待: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我们应当于幼时埋下种子,等待它生根发芽、从小长大,也应当从细微处做起,让它渗透在一朝一夕、一点一滴之中。再看《小戏迷》,我们可以看到它也很“小”,它只是一篇讲述自己经历的文章,但它的“小”也和这些意味一样,是对过去的纪念,是对当下的记录,是一颗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种子,已经播撒,静待发芽,期盼它不断繁衍,越长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