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针慢慢悠悠又指向十二,我坐在书桌前,望着那只小小的风筝,思绪不禁随缓缓前移的指针回到那一时。
“哈哈哈,阿公你快来呀,快来追我呀!”稚嫩的童声回荡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碎花裙略略翻起一角在金黄麦浪中,随后还追赶着一双沾满泥土的旧布鞋。那是阿公,牵着一只小风筝,是我在他面前吵嚷了许多天才得到的小风筝,乘风飞翔在天空,清澈的碧蓝印着五色缤纷,相衬极了,明亮的色彩对比越发显我的小风筝可爱。
牵着小风筝与阿公在田间地头追赶玩耍,是我幼时最爱的游戏,我总觉得,只要跑的快一点,再快一点,我就能乘着风筝飞到更大的天地去。这应当是对的,因为阿公也是这样对我说的。他牵着我坐在田埂上,问我:“乖乖看这个风筝,为什么能飞的这么高呀?”我不知道,他便告诉我“因为风筝一直都在努力用各种办法把自己往天上送呀”我听了还是疑惑,风筝那么小,可是天空又那么大,怎么能够到天上去呢?阿公布满粗糙茧子的厚实的手掌轻抚上我的发顶,“就算没啥可能成功,它还是要飞,它要飞出这儿的戈壁,飞到外面的世界去见见世面。”停顿了片刻后,阿公叹了几回气,望着天空,几次张嘴想要说什么又咽回去,最终下定决心似的对我说:“阿公这辈子没读过多少书,乖乖,回家去吧,回城里去好好读书,咱们也得当个风筝,往高飞,往远了飞,飞到戈壁滩外面去,再好好看世界。”我自是不肯,从小由阿公带大的我,怎么能够接受与他分离,哭着就要往他佝偻的背上躲。
可再怎么不舍也不能改变必须离开田野,离开阿公的事实,原来父母前来接我的车一早就停在附近,今天与阿公在田里肆意地奔跑、撒野,是我与他最后的告别。他也许也是极不舍的,却知道我不该留在农村里,他说我必须去到城里读书,学习,接受更好的教育,因为我们长在西北隔壁里的孩子,只有读书才是最有可能飞出去的办法。他自己是个农人,知道种地多辛苦,所以不希望我把一辈子都交代在田地泥土里,一定要我走一条更轻松的路。
阿公爱说爱笑,可到了我们分别的时刻,却什么也没说,只把那只载着我们之间许多回忆和他最深沉的爱的小风筝塞进了我手里,无言离开。阿公转身走了,汽车也发动起来,朝前走,走的越来越远。我的泪水止不住,断线珍珠似的淌了满面,转身回头想要再看看阿公,却发现,他见我们向前走后就站在原地,注视着越来越小的车子,久久不愿离开。我想要捉住那抹逐渐模糊的身影,却发现无论怎样都抓不真切。
随着钟声嘀嗒,渐远的思绪重新被拉回现实。我与阿公的小风筝现在还悉心保留着,就摆在我书桌前,抬头便能看见。我时刻记得,那是阿公对我要像风筝一样努力飞出去的期望。这只风筝,虽小,却能载着我飞向更大的天地。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深刻,情感真切。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