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里的烟火

五年级 叙事 892字
2023-07-12 11:09:55

远离了故乡,故乡烟台里的烟火却每每闪现于我的脑海。

小时候我很调皮,常常会独自偷跑出去玩耍。每次回家我浑身都脏的跟泥猴似的。

到了外婆家,依然如故。外婆总是在整个村庄里找我,而我也许正在专注的用泥巴“造房子”,通常对外婆的呼喊充耳不闻、置之不理。但只要外婆喊一句“家来着火哟”(扬州方言,就是“来家里烧火”的意思),我总会“嗖”地丢下我的“工地”,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奔回家。

跑到外婆家,外婆已在厨房准备做晚饭,她见我满头大汗的跑回来总是轻轻拍一下我的屁股,笑着说“烧火没出息”而我总会冲着外婆吐舌头。

外婆先让我到草堆旁抱一些柴火。在火红的夕阳的映照下,麦秸金亮亮的,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麦秸被阳光晒脆了的味道,闻到这种味道我也能兴奋好一会儿。

外婆擦开一根火柴,点着废报纸,伸进灶洞。黑漆漆的灶洞刹那间被这火光照亮,一缕青烟从里头呼的漏了出来。我挺起小鼻子,鼓动着嘴巴,半眯着眼睛,小手不时地扇扇,享受着这流淌出来的烟火味。烧破报纸的火苗与麦秸热烈拥抱,点点火星忽然串成一撮焰苗,活跃着涌出的灶台。外婆又往里放了一两根略细的松柴,这种乡村的烟火味真是奇妙极了。

灶膛里的火渐渐旺起来,外婆才放心的把这个任务转交给我,我捡起一根外公在林中刚砍的新柴伸入灶台里,新柴带着林间的潮湿,灶膛里倏地冒出一阵浓烟,直冲冲向我袭来,呛得人泪水涟涟。过了一会儿,湿湿的木材被炙烤得热乎乎的,往灶膛深处推送时,手有些酥麻,不一会儿木材尾部“吱吱”地被烤出树枝的“津液”,冒出烫烫的白气,这时手是一定要避开的。瞧着那新柴的汁液逐渐被烤干,火势也大起来,我像是凯旋一般,内心漾着喜悦。外公走进厨房瞧见我呵呵的,转身同外婆相视一笑,我们祖孙三人一起快乐了,欢乐的味道顺着烟囱,向着天空袅袅飘去。

外公帮着外婆择菜,外婆洗着择好的菜,我一边看着他们,一边烧火煮饭。火苗在灶膛里欢快地跳动,一闪一闪的。一家老小开心地围烧在灶台旁,空气里荡漾着柴米油盐的幸福味道。

如今,大在外求学,晚上独自谢在床上,我常常会想念外公外婆,想念家中的那个灶台。灶边的烟火味道,不年一闻而过。生命里总会有一份归属,一份惬意,承载着我的思恋,永世芬芳。

教师点评:对于外婆家灶台里的烟火,作者是调动感官、投入身心地加以感知的。这于文中有迹可循:点点火星窜成火焰涌出灶台,需要投注目光来领略,火势渐旺带来浓烟熏气扑鼻,需要抖动鼻尖来嗅闻,木材被火炙烤灼烧有了温度,需要伸出双手来触碰;对了,耳朵要注意捕捉外婆告知要生火的呼喊声音,脑海和心要努力将眼前的劳作场景和温馨画面一一牢记、印刻。正因如此,对于外婆家灶台里的烟火,作者是以尤其细腻生动的文字、自然流畅的言语加以描述呈现的,而对于灶台里的烟火所带来的美好时光,作者是以尤其情感丰沛的表达、浪漫悠远的渲染加以分享展现的。正因如此,对于这一方灶台、融融暖意、宝贵记忆和红火生活,作者用情、用心、用真切的创作为其留下了宝贵的纪念。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