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红春联,响鞭炮,新衣裳,白饺子。我们在欢声笑语中迎来了春节,春节最重要的当然是饺子了!而今天我亲自体验到了“娇耳”难包。
锅碗瓢盆杂乱的堆积在灶台上,只见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在厨房里穿梭,窗外逐渐飘出一缕缕白烟,外边灯火通明,千家万户都不睡,灯光汇聚在一起,好似一条发光的巨龙,蜿蜒曲折,盘踞而上。家中三五好友我模仿着妈麻德样子坐成群,一盘瓜子,一杯茶水,就可以唠一个晚上。
在妈催促下,我小跑来到身边,还差点滑倒,等我缓过劲儿来,才发现妈妈在包饺子,面皮和肉馅在妈妈灵巧的双手中,很快变成了一个“金元宝”,我模仿着妈样子,抓起面皮就开始摆弄起来,结果不是馅料太少,像瘪了气的球,要不就是馅料太多皮破了,搞得桌子一片狼藉,这时候我便想起了小时候长辈经常给我们讲的玄乎事和一些知识:相传医圣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很多贫苦百姓的耳朵都被冻烂了,于是他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用面皮包起来,像一个个饺子,你说玄不玄乎,百姓们吃了之后,耳朵都好了。人们便把这东西叫做饺子。
我看着妈妈那娴熟的动作,想到了我那生疏的手法,便不服气地问妈妈:“为什么,您包的那么好啊!”妈妈笑而不语,我便接着追问,妈妈缓缓开口“不能急啊!宝宝,妈妈,这门手艺是你外婆教会我的。”我渐渐的冷静下来,明白了,要学习。
妈妈把一盘饺子端上饭桌,妹妹看见了,大声喊道:“饺子,好吃!”我看着妹妹大口吞咽着饺子,明白了传承
小小的饺子,名誉却传遍了天下,男女老少都提起饺子了,没一个不喜欢的,那白胖胖汁水饱满的饺子,入口美味,让我明白了饺子的魅力。
现在过年时,几乎家家都包饺子,我仿佛也从一个白胖的饺子中看到人们对饺子的喜爱,当初饺子被张仲景创造出来时,是为了百姓们不受冻,从此饺子也落下了更岁交子,团圆福禄的好名声。
小小的饺子是不断在学习进取,圆圆的饺子是经典的传承,拜拜的饺子是因为它的魅力而享誉天下!
教师点评:文章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情感细腻。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全文端倪清楚,生动紧凑,意见意义性强。 文章边叙事边抒怀。末端处会合表达情绪,写饺子又不只有包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