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过去,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簇火苗,一直在顽强而又坚定地跳跃,生生不息,散发出温暖的光芒。
在老家,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厨房灶膛里闪烁跳跃的火光,因此,每次烧饭,外公外婆都会喊上我,而我呢,一听到外公外婆的呼唤,就会放下手上的事情,一溜烟地跑到厨房,坐到灶台前。那时还小,外公怕烧着我,不让我来添柴点火,但我只要坐在灶台前,看着那红色的火焰便心满意足。火焰伸出金色的火舌烧灼着木柴,木柴在高温下痛苦地呻吟,快速变黑,缩小,时不时蹦出两三个火星。赤红的火焰像一个个调皮的小人,在灶膛里嬉笑打闹,随之而来的热量将铁锅烧热,伴着火星“噼里啪啦”的爆炸声,阵阵菜香传来。外公估摸着差不多了,便不再添柴,帮着外婆一起将菜盛起来,我则坐在原地,看着那火一点点熄灭,然后蹦蹦跳跳地循着菜香,跑到饭桌边上。
长大一点后,外公把这烧火的工作交给了我,“先划着火柴,拿一把秸秆引火,然后再放入一些小的木柴,等火势大了一些,再放入大些的柴火。”我认认真真地听完了外公的嘱托,觉得肯定可以做好,结果创下了做一次饭熄了四次火,或因为火烧太大,导致菜全糊了的“佳绩”。而外公并没有怪我,而是跟我讲解原因,告诉我他的经验。这也让我明白了干什么都不容易的道理。
冬天的灶台最是温暖,每次我借火光来烤手,都会扔一个红薯进去,等手烤暖了之后,红薯也差不多熟了。用火钳将外皮被烧得焦黑的红薯夹出,顺手再添些柴火,剥去外皮,露出里面橙色的果肉,一口下去,香甜软糯,冬天的寒意就这样被驱散。
火焰在记忆中闪烁,这份来自家乡的焰火将会一直在我的记忆中闪耀。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思路流畅,取材丰富,文笔优美,见地独到,情感真切。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