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我不绣了!〞看着一粒粒渗出的血珠,我气急败坏地说。
自五岁起,我就和奶奶学刺绣。奶奶的针线活很厉害,“以针代笔,以线晕色”最拿手的蒲公英洋洋酒酒便是几十年,素白的袖口盛开出春天,一针一线穿插着爱与中国味。
窗前晨雾缭绕,世界一片乳白色的惺忪,一针一线,穿入氤氲的水汽中,穿入空白的布匹里。我捏着绣花针,细线塞入针脚,针尖刺进素布。一不留神,针尖扎进手指,刺痛袭击着神经,血一点一点冒出,心也一点一点烦躁。没事!加油!我给自己打气,可看着杂乱无章的丝线,却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哎呀,绣花这么难,我不想学了!”我将布匹扔在桌上,欲摔门而去。奶奶轻轻拍了拍我的肩,拿过我的绣布,将杂乱无章的丝线一根根捋平,说:
“这世上哪有简简单单毫不费力气就能做成的?刺绣,也是一门学问,需要耐心与细致!不要着急,看,这样……”
绣针飞扬,如蝴蝶般穿梭在白布两面。长针,平针,抢针,奶奶熟练地运用着各种技法。调整,归边,绷直,剪断,咫尺寸方的绣布,丝线在她指间上下翩飞,行过之处村村风光自指间轩然绽放。那丝线如异界仙气,赋子我腾云之力,驾雾之气,览于那玲珑秀气的山川与河水,一眼望见中国绝美社稷、偷换了人生。
〝女红切忌浮躁,你看这绣布上的丝丝缕缕,就好比我们错综复杂的人生。在人生这张规格尺寸最大的绣布上,有人用坚持和谦虛,绣下华美诗篇,有人用狂妄和粗心,绣出错漏百出。”奶奶将绣布放在我手上,饱经沧柔的成眸中,折射出柔情与期待,我心中泛起涟漪:
这一针一线的背后,是一门独特的学问,它叫细致,叫耐心,也叫坚持,叫热爱。这门学问,藏在这细细密密的针脚里,需要我们用虔诚的心、真挚的爱,去探索、寻觅。针头虽小,却能绣出一片繁花似锦,绣下一次人生经验。
我重新拾起绣花针,捡起稳重与平和,舍下粗心与浮躁,学习着这门学问,绣下第一朵稚涩的蒲公英。一针一线,“浑笔墨于无痕”。针针线线,书写着女红艺术,篆刻着自汉至今之千年时光。继承和发展刺绣艺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新一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其融入了文化自信的深厚内涵。
季节一如既往地向前,那些留在时光深处的故事,泛着微微的黄,总是会带了岁月的印记,落在指尖,像一朵不曾开过的花,藏在果实心里,默默无言。刺绣中的学问,我已了然于心,用坚持和热爱绣下锦绣山河。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取材真实,文笔优美,情感饱满。作者将细腻的情感融入进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中,深深地感染着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