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是大理古镇的根。在大理古镇幽深的小巷中,我第一次遇见了扎染。小店外,一幅幅扎染作品悬挂在空中,像是风花雪月的精灵,轻盈地舞动,又像是静谧的花朵,古朴而典雅。那一刻,我对扎染产生了深深的好奇。
一位白发苍苍的阿婆坐在小凳子上,面前是一个装着深蓝色染料的木盆,染料如同深邃的潭水。她慈祥地向店里的客人介绍着一幅幅扎染作品:“大理的扎染,始于东汉,盛于唐朝,已经延续了千年……”阿婆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扎染的深厚情感。当谈到家族世代传承的扎染技艺时,她的眼中闪烁着自豪和坚定的光芒,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扎染不仅是大理的根,也是她家族世代传承的根本。
阿婆身后,一位姐姐正在准备扎染。她手法娴熟,用棉线在白布上或捆或扎,动作流畅而坚定。那原本普通的白布,在她的手中仿佛获得了新生,等待着与色彩的邂逅。染料慢慢浸入布料,姐姐将布捞出晾晒,蓝白相间的图案逐渐显现,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令人赞叹不已。我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也因此更加深厚。
就在我沉浸在这美妙的技艺中时,姐姐用云南方言向我讲述了扎染的历史。“螺旋法”古老而神秘,已有千年历史。此外,还有数十种技法,繁复而多样,令人目不暇接。这就是扎染的根源。
阿婆戴上老花镜,缓缓走到姐姐身边,看着她的作品轻声说道:“小憨宝,这里不能用螺旋法,画花要用扎结法,慢慢来。”婆婆的眉头微皱,但眼神中充满了温和与耐心,她用充满韵味的方言指导着。姐姐专注地听着,将婆婆的教诲牢记于心。这一幕是传承最生动的体现。当作品完成时,婆婆举起扎染,默默地注视着。我看着这幅凝聚了心血与传承的作品,眼前浮现出这家几代人坚守扎染的身影。他们和扎染在历史的长河中扎根,生生不息。扎染这门技艺穿越了时光,从历史深处走来,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素增巧缚漫幽蓝,线绕千匝韵自含。出水云纹惊世现,方知古韵手中谙。”一代代人的传承使扎染在历史的长河中扎根。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我们应当了解它们,与它们结缘,将它们传承下去。就像姐姐双手翻飞地扎染,阿婆倾心、教诲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