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桃成熟时散发的甘甜,葱油饼出炉时浓厚的葱香味……都能让我贪吃的嘴巴欲罢不能。最让人惦记的还是扯面出锅时面香与浓汤混合的味道,北方人嘛,终究是喜欢面食更多一点。
几年前集市上有一家扯面馆,面做的很好吃,有不少路过的人其实对扯面并没有多么狂热的喜爱,但闻到香味还是忍不住去尝一口。
我曾问过店面老板如何做扯面。他说加盐可以使面更劲道,和面的水里一定要有盐,取适量面粉开始和面,民间有“十斤面,一两盐”的说法,也就是百分之一的比例。和成稍硬的面团,醒面半个小时后,搓成条状,又盘到一起,如此反复多次后,揪成拳头大小的面团,在面团上抹些生油,防止粘连。这时候把面团放在盘中,放置的时间权当是第二次醒面,他说在一定时间内,放置时间越长面越好扯开。扯面时用掉面杖把面团擀成两边薄中间厚的面片,再用操面杖平行于面片压两道线,手拿着面片两边,用力均匀地把面片扯开。有的师傅更夸张了,把面在案板上摔得啪啪作响直到扯出薄厚宽窄均匀的面条。这时候还有最后一步,就是要沿着刚刚压出的线把面撕开成三条面条,手撕的面中间厚边缘薄,还有很自然的波浪曲线,整个过程对力度的要求很高,机器切出来的面只是比普通的面稍宽一点,没了扯面的特色,和手工制作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一碗面出锅,量不多也不少,多了显得廉价也不好吃,少了虽看着精致却又吃不饱。扯面也有许多种不同的做法,有酸汤扯面,西红柿鸡蛋扯面,炒扯面,炸酱扯面,还有油泼扯面,种类很多,但人们常常吃的,是汤扯面,浓厚的汤上匀匀浇一层臊子,有的厨师还会用鲜美的高汤去浇灌,更加诱人。滑溜溜的面条入口,香味在舌尖爆炸,鲜软绵长。听老人们说以前的扯面嚼起来是松软的,我却喜欢现在的面,有嚼劲。汤更是鲜美,浮着几星油花,飘着的是热气也是香气。听爷爷说,十几年前做扯面的人总会舀一大勺猪油在碗里,吃了竟也不觉得腻,格外地香。我是不太爱吃葱的,但唯独扯面里的葱我是区别对待,总是连着葱花和面一起吃完。有时到了外地游玩,也是能看见扯面的,而我往往嗤之以鼻,这种感情与汪曾祺先生嫌弃他乡的咸鸭蛋是一样的:只有家乡的味道才最好,最正宗。
食物是中国人感情的载体,即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我们越来越远离自然,但对食物的极致追求,是不会变的。世上美味的食物有很多,我独爱这一碗面。人尚未动身,怀乡的胃却早已启程。正如汪曾祺先生所言:“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