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的书包破了个大洞,我与爸爸商议,下午一同去找“小皮匠”修补,爸爸欣然同意。
阳光洒在街道上,泛起金色光晕。坐上爸爸的电动车,我们首先来到苍梧绿园南门旁的街道。爸爸突然想起:“我记得这里曾有一家补鞋的店铺,以前我们在这儿补过书包。”
我跟着爸爸沿着绿园路仔细寻找,可寻遍一路,也未见到爸爸口中的补鞋店。爸爸感叹:“以前摆满旧鞋的地方,如今只剩下几位老爷爷在树下悠闲地乘凉、聊天了,那个补鞋摊子已经不见了。”
接着,我们又来到光辉路。这里不愧是吃货的天堂,满街都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街边的店铺热闹非凡。可我们沿着光辉路找了许久,依旧未能找到一个“小皮匠”。无奈,我们只好打道回府。可爸爸不愿罢休,决定再去绿园路查看一遍。我们沿着绿园路从西往东骑行,我紧盯北边,爸爸则留意南边。突然,爸爸拐进一条小巷,我定睛一看,竟真有一个“小皮匠”在巷子深处。
那是一个略显逼仄的角落阳光透过错落的屋檐,洒下几缕斑驳的光影。“小皮匠”皮肤黝黑,粗糙的双手布满老茧,他身旁摆着各种工具,虽有些陈旧却井然有序。他坐在小板凳上,微微弓着背,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书包。周围的喧嚣仿佛与他无关,他就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只见他熟练地穿针引线,一针一线都显得格外专注,每一次的缝合都带着沉稳与笃定。他将我的书包缝补得完好如初,但这样精细的手艺活收费并不高,爸爸付了5元钱后,我们又骑上“小电驴”回家了。
一路上,我问爸爸:“如今‘小皮匠’为什么这么少呀?”爸爸由衷地感慨:“那是因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很多人东西坏了破了就不再修补,直接买新的了。”我一边听,一边想:生活确实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但是我们也要继续传承勤俭节约的美德,不能总是喜新厌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