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那遥远而美丽的故乡,有一种独特的风味,它承载着乡愁,也融汇着家人的温情,那就是令人垂涎欲滴的腊鱼。每当冬季来临,漫步在乡间的小巷,那扑鼻而来的腊鱼香,便是最直接的故乡问候。
说起腊鱼,它可非寻常美食。在其他地方,或许也有风干腌制的鱼,但到了我们故乡的手中,它便有了别样的韵味与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腌制,腊鱼更注重的是那份精心挑选与独特工艺。选用的鱼,必须是当季新鲜的草鱼,肉质鲜嫩、纤维细腻。而制作工具虽简单,却不可或缺,包括了特制的盐、花椒、八角、辣椒等调料,以及宽敞的晾晒场所。
制作腊鱼的过程,是一场精心的烹饪与等待的艺术。首先,要将新鲜的草鱼去鳞、去内脏,清洗得干干净净。接着,将调好的腌料均匀地涂抹在鱼的内外,将鱼卷起来,放入特制的坛子里,密封腌制。这个过程中,家人们会围坐在一起,边聊天边忙碌,那份和谐与温馨,是城市中难以体会的。腌制过后,便是晾晒的关键时刻。阳光洒在竹架上的腊鱼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鱼肉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变得紧实、色泽鲜亮,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小时候和爷爷奶奶一起制作腊鱼的情景。那时的我,总是跃跃欲试,想要参与其中。奶奶则会耐心地教我如何挑选鱼、调制腌料,而爷爷则在一旁讲述着他年轻时的故事,那些关于故乡、关于家人的往事。在金黄的阳光下,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竹架旁,享受着这难得的团聚时光,那些温馨的画面,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如今,我远离故乡,在异地求学,每每品尝到市场上的腊鱼,却总觉得少了那份独特的味道,那是家乡的味道,是童年的味道。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会想起那晾晒在阳光下的腊鱼,以及和家人共度的那些美好时光。故乡的腊鱼,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承载着我对家乡的眷恋与思念,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