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滴春雨,下载那“潮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地方,点在那“欲断魂″的节气中,而我的思绪飘着那更高更远的空中,犹如断线的风筝,终究会落在不知是什么地方的地方。
从小,清明节在我的心中就不是一个十分清晰的节日,应该说是不熟悉,什么时候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过去了也不知道,真的像烟雨一般,飘过则过,涣散则散,不会触到我内心的任何角落。
这似乎是唯一一个没有彩色气球、没有欢笑的节日。鲜花的美丽不是让我们观赏的,他们将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飞到爷爷奶奶飞到的那边。
烟火,打开了人世间的另一扇门,那些话语、那些眼泪,都走进了这扇门。这扇门啊,多少年前我们看着那些令我们缅怀的人走了进去,是缓慢的。以后的每一年,我们都要让火焰亲自打开这扇门。没有人进出,只有那些被我们拿去祭奠的事物消失在其中。
这让我突然想起了宇宙的黑洞,旦不论两者能否作比,至少它们有着同样的行路方向,多么宽广深远的路,永远只会是单行道。
十岁那年,我第一次在清明时分去做了这个节日做的事情,第一次去了奶奶的墓园。记得墓碑旁的一株迎春花开的格外灿烂,挂满金黄色的花朵的枝条在园中变得分外诡异,此时似乎已经不是新的权利使花朵开得这样亮丽,而是死意念,使它暂放。
一个穿着黑大衣的人,黑色袖管衬托着一双白皙而修长的手,这手中有一束这样金色的迎春花,看不清他的眼睛,听不见他的呼吸声。只是他手中的迎春花,此时燕然绽放在我的身边。我看看他,沉默。无话可说的风景像我与花之间空气的静,我与花同时都是这个是世上还在呼吸的生灵,我却感觉这花并非来自人间。
满山的墓碑,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满山的松柏,人的生命是这样森严;满山末融化的雪,人的生命是这般凄凉。
清明,十岁的清明节。清一一明,清如同那天的天空,明如同那天天地间的一切光亮刺眼的。这两种貌似格外的不匹配,就像墓园中的墓碑与花朵,但它们确呼注定在一起。
我的思绪就这样飘飞。从小就很少有放风筝的习惯,更没有在清明时节放风筝的经历了,和真正放飞的一次经历中,风筝也很美丽地自由了。我在清明节的思绪就如同那放飞了却永不归回的风筝。
在这“欲断魂”的节日中,思念是永不熄灭的灯火,而怀念是那个,是黑衣人手中永不凋谢的花朵,那样使人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