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回家,我迫不及待打开钢琴,弹响一曲《彩云追月》,我沉醉在其中。琴声婉转,我仿佛看到了一代又一代人听到此曲时的欣赏去享受。广州,这里有我的声音。
小时候看到别人上手便是几首世界经典,我不禁十分羡慕,有幸得到一个学习钢琴的机会。从小在广州长大,每逢节日甚至平日出游总是听到同样的广州民乐循环播放。我对这些歌曲从好奇到了听到不耐烦。我默默下定决心,以后我一定不会弹的。我不断练习着一首首我喜欢的歌曲,博得了许多人的掌声与赞许,我想可能不练广州的民乐也没什么影响。
日复一日的练习使我的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简单的练习曲渐渐变成了复杂的经典。
“这次的作业是《彩云追月》,回去练熟。”老师一如既往地相信我的能力。坐在琴凳上,我心中是不耐烦与厌恶:“这些歌有什么好练的,谁没有听过?”每次弹到这首歌就是敷衍了事,我想着反正听这么多遍肯定很熟悉。再次上课时,没有充分的练习让这首歌在碰音和错音中磕磕碰碰地被我弹完了,我并不在意,反正完整的弹完了而且本来这首歌也不是我想要弹的。
老师仿佛看到了我的漫不经心,但没有斥责我:“这些广州民乐我们都是非常熟悉,你更应该注意到细节。他们能被我们熟知,能被流传下来是有原因的。”话虽简短,但是我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是啊,什么原因呢?它们历经人们世世代代的审美的挑拣,寄托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而我只能看到浅层次的音符所组成的歌曲。
我静下心弹奏,全身心投入到这首歌当中。我仿佛看到月光如水,洒了一地清晖,但它不像月之难圆,月难长明。彩云追随着月亮,它们的距离时而近时而远,但永不分离。我沉醉其间,我现在是如此喜欢广州民乐,我会用心奏响一首首歌曲。
一曲终,我仍回味无穷,我欣赏和享受广州民乐。广州,这里有我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