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五年级 写人 750字
2023-06-27 17:59:24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位大文豪,身穿朴素无华的长布衣,头发如短针一般直立着,胡子总是像”一”字一样又浓又黑。他,就是鲁迅。鲁迅虽然同大多数人一样生活在封建社会,一直接受着封建教育,但他,也只有他,勇敢的对封建教育制度提出了质疑。

幼年时,鲁迅先生刚刚启蒙,就对带图的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常常待在自己远房叔叔的书斋中,欣赏书上的图画。其中对带图的《山海经》最感兴趣。除了玩,一坐下来,他的脑海中便浮现出了《山海经》的模样。当阿长为他买回了《山海经》,鲁迅对阿长谋害隐鼠的怨恨一下子完全消失了,甚至到了成年也还记得这一本《山海经》的模样。这种对书籍的喜爱,对知识的渴望,自主学习,自觉学习,正是鲁迅先生提倡的。

一转眼到了上学的年龄,鲁迅的父亲把鲁迅送到了学府中。在这教书的先生相传是全城中最方正、质朴、博学的。但他的教学方式却并不灵活,反而很死板,这也使鲁迅先生对课上的内容失去了兴趣,甚至描起了绣像。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束缚了儿童的天性与自由,还让孩子误记了知识,这也体现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到了周末,好不容易摆脱了学府,摆脱了枯燥的学习,有机会去看五猖会了。鲁迅先生早早起床,在工人间来回穿梭,催促他们快一点。在这时,一个高大的身影如同一堵大墙出现在鲁迅身后。鲁迅忐忑不安的转过身,是父亲。“去,给我去背《鉴略》,背不出,不准去看会。”这一句,如同千万把利剑插入鲁迅心中。当鲁迅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对看会已完全失去了兴趣,只剩下那本《鉴略《》仍躺在桌上,一成不变。

这三件事虽然微不足道,但都能体现出封建教育的腐败以及对儿童的影响。鲁迅先生对这种教育制度感到极为不满,认为儿童应热爱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护儿童天性的同时教育孩子。为了孩子,为了祖国的未来,鲁迅先生勇敢发声。他真是一位忧国忧民,把国家放在第一位的伟大的文学家。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优美,立意独到,情感饱满。作者选取了典型的事例,很好地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里介绍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