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迎风摇曳的芦苇。久违了,朋友!
芦苇,曾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从前,芦苇是崇明岛上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芦苇的一身都有经济价值。埋在地下的嫩芦根可解渴充饥,也可入药。芦叶可以包粽子,芦叶和糯米合成的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芦花能扎成芦花扫帚,这样的扫帚,城里人至今还在用。用途最大的,是芦苇杆,农民用灵巧的手,将他们编织成芦帘、芦席、芦框、箩筐、簸箕,盖房子的时候,芦苇可以编芦墙,织屋顶。很多乡民以编织芦苇为生,生生不息的芦苇使故乡人多了一条活路。我在崇明“插队”时,曾经和农民一起研究利用地下的沼气来做饭。打沼气灶,也用的上芦苇。
这次去崇明,我专门到堤岸去看了芦苇。芦苇还和当年一样,在秋天中摇晃着银色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