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不曾是两乡

高三 应用文 865字
2020-06-19 10:33:44

一 一赠挚友某某的道别信

我的听琴人某某:

临别无折柳,唯寄此信,望君开颜。

当薄笺送至君处,我盖已踏上西迁征途。

恕我远行仓促,交大通知前日方至,仅容我草率收拾,匆忙启程。

临时素就,落笔杂乱,语无伦次,望君莫怪。

今天下初定,然内有灾荒,外有敌患。问强国之计?惟开发建设、恢复生产。学校迁移,乃响应国家之号召,我辈青年,义不容辞。我与同侪携手并肩,或留守上海,促申沪之发展;或决意西进,助西部之开发。我曾于战时避祸西安,有感于关中文蕴深厚、民风纯朴,对此地深植情感。量此机会,弥足珍贵,因而自作主张,去往西安。君与我相交多年,定能理解。

忆旧时相识,防空洞内,烛火明灭。手边一纸答卷,洞外炸弹轰鸣。你坐我左侧,考毕收卷,你听外处声嚣,悲从中来,伏案而泣。我与你耳语:“你我他日必自强奋进,湔雪祖国蒙受之耻。”你精神一振,坐起平视,目光灼灼,二人遂结桃园之友。我将应当日誓言,求学西北,刻苦钻研。待学有所成,尽我绵薄之力,惠及当地人民,亦遂我平生之志。

此去必经年,何无牵挂?此番西行,山遥水远,艰程万里,不知何日重逢。我父母年过天命,鬓已微霜;我幼弟初梳丫髻,不闻时艰。若君有务闲,望君对我家老幼照拂一. 二,劝老毋忧,抚少无愁。

西迁卫国,我为先驱。国家百废待兴,然国运如东升朝阳,纵有云翳阻蔽,光明无限。千千万万青年同胞,各尽所能,如百鸟献羽,百川汇海,则干线天桥,飞架南北之日,可计日而待。若使千秋万代得受荫庇,则须有人奉献在前,我愿逾沙轶漠,西游寻道。

陆游僵卧孤村思戍轮台,李贺携钩赴边念复失州,于社稷飘摇之际仍欲挽狂澜,如今革命先烈已驱散长夜黑暗,为我们争得止战之中国,你我缘何不全力以赴?君在申城,亦宜献策上海发展,砥砺前行,不负击水中流的少年之约。

请君勿哀,久别虽不舍,然月上长空,四海皆同。我们虽相隔两地,仍有灵犀相引。我至西安,会不时与君介绍西安风物,并交流近况,分享收获。今后你我各自珍重,待他日风聚云合,再斟桂花酒,细数平生。

愿有生之年,我国四方沟通,人民往来,不托鸿雁传书信,只乘轻车会故人。

祝君身体康健。

你的知己某某某

1950年x月x日

教师点评:这是一封奇妙的信。奇妙之处在于,只字片语间,两位老友相互信任、相互体恤、相互支持的宝贵情谊展露无遗,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的场景跃然纸上,有识之士们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建设的坚定与决心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只字片语间,我们仿若重回那个年代,成为了这封信真正的收信人,为写信人的决定而震动,为无数行此举的人们而震撼,为国家的未来而振奋;只字片语间,彼时与当下的情景都呈现在我们眼前,让人感慨无限。文章文采斐然,风格鲜明,取材独特,立意深远,构思精巧,底蕴深厚。我们无需多做探究,便能受其引领,被其感染,有所触动,有所感动。文章里有情景,有故事,有过往,有未来,有情感,有信仰,奇也在此,妙也在此,实在令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