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长长兮滕龙飞,岭茫茫兮越天北,遥望连綿烽火处,雄垣云外傲展辉。”
余秋雨认为华夏文化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文化,从未有过历史断层与空白。
可就在今天,我仍觉得中国文化的未来很危险。嘤嘤学语的孩童都识得黑自键,却不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如果你忘记了历史,就是背叛。龙的传人,岂能甘心抛弃“自我”,做一名没有本质的西方人?
2020年的今天,其实传统音乐已经较前五年更要被大众“了解”。“了解”?这里的“了解”是随波逐流的听几句主旋律,背后的措辞整齐,曲调优美,一概不知。这是新一代华夏子孙对传统文化的敷衍。一个人如此,是这一个人的问题,一群人如此,那么传统音乐是否应该自我反省?为何“我”不被当代人接纳,喜欢?
音乐仅仅是一部分,但以小见大,华夏文化的未来也需要面对同样岌岌可危的问题。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小众与大众。传统文化需要不断自我更新,与时代协调发展,与地区协调发展,经过时代的沉淀,充实与完善。
“仁义满怀爱无疆”,“君子有为德远播”。汉语言是汉文化的重要载体,汉语中蕴藏着本族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等多方面的内容。推崇汉语言,是一种主旋律,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各地方言的丧失,融入主旋律,却也不失原有的激情。
汉语言,是历经时间推移的,符合新时代人们的思想。保留方言的使用权,是保留地域文化的存在。升学必考的文言文篇目,是致敬千年文明。
“望,闻、问、切”,是传统中医的四诊,而西医强调的是身与心,人体与自然。中西医的根本区别,不是地域的划分,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我们没有办法去评判哪一个更适合当下,哪一个该被社会淘汰。你需要中医的针灸,也需要西医的便携药片。
罗素所说过的文化革命,其实从未消失。
我们致敬传统,对话现代。我们求同存异,在吸收接纳外来文化的同时,突出本土文化的主体性,在允许各分支小众文化存在的同时,突出华夏文化的特色。
在百年之后,让世界各国依旧可以继续赞美中国文化!让这本千年史册可以继续连载!让华夏盛宴继续璀璨前行!
--紫忧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