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长河,我们国家作为文明古国,其历史源远流长,意义深远,但其存在过的痕迹却“不复存在”。追究其因,不过是“黄种人”自己造的孽!点开新闻,映入眼帘的便是“某某博物馆失火,近2000文物被毁”“某某文物被盗”“某某建筑被拆”,而人们做了坏事以后,才想到补救,于是新闻就变成“重修某某”“重建谁谁谁”,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济南火车站”同样也经历着这样的苦痛,这是一座建于100多年前的哥特式老建筑,被誉为“20世纪初世界上最优秀的交通建筑”,是当时中国可与欧洲著名火车站相媲美的建筑作品。最近,当地媒体就复建展开调查,想要弥补当年的遗憾。
重建,不可取!在此次事件中,人们想要重现“济南火车站”昔日的光彩,但是,所谓的重建品,是历史的替代品。这种行为既不是维护也不是修缮,这是事后亡羊补牢!不过,其重建的价值仅仅在于弥补缺憾,并不是真正尊重文物本身。而真正的实体已被摧毁,这,只不过是伪造的躯壳,一副照着它原来的样子建造的躯壳而已。
我们应当如何呢?在高生产力的今天,人们满足了物欲,开始追求精神的享受,而那些历史文物和艺术文化被重新拾起,一部分,已经被伤害的文物文化,我们可以对它加以修缮、维护。一部分,已经消失的文物,是时刻警戒我们记住历史教训。而对于我们尚存的文物,我们要加以爱惜。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将文物3d化展现,利用更多的方式和手段将它存储供人观赏,而不是人们随意穿梭在文物身上,我们可以利用科技的力量让更多人看到观赏到感觉到,身临其境,用文化的力量来感知更多的人。从而保护好文化、文明。
历史之所以是历史,是因为不可改变。我们应当做的是尊重历史,将仅存的文化保护好,让文物老得慢一些,甚至利用科学技术,将文物定格,以减少文物的破坏,使得重修重建的想法不需再有。请对文物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吧,不要破坏祖先的文化结晶,文明观赏。勿要等到失去,才知重建;勿要等到破坏,才知珍惜!
教师点评:在这篇议论文中,作者就当下历史古建、历史文物的重建和保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文章的论述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这样的论述看似普遍,真正实现却实属不易。它需要作者首先对所议之题有全面的认识,其次要有非常清晰的条理和缜密的逻辑性,从而让文章的论述顺利、通达、深入。可以说,作者以最为典型的形式,向我们彰显了议论文的价值。这是其一。其二,文章所探讨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并且是一个不被大多数人觉察和重视的社会问题。作者能以此作为主题进行探讨,本就展现了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远见,而富有条理的论述和解决方法的提出,则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出色的思考与分析能力,文章也因此更具深度,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两处优点的结合,自然成就了文章的出类拔萃、引人注目。很棒!,在这篇议论文中,作者就当下历史古建、历史文物的重建和保护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文章的论述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这样的论述看似普遍,真正实现却实属不易。它需要作者首先对所议之题有全面的认识,其次要有非常清晰的条理和缜密的逻辑性,从而让文章的论述顺利、通达、深入。可以说,作者以最为典型的形式,向我们彰显了议论文的价值。这是其一。其二,文章所探讨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并且是一个不被大多数人觉察和重视的社会问题。作者能以此作为主题进行探讨,本就展现了敏锐的洞察力和卓越远见,而富有条理的论述和解决方法的提出,则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出色的思考与分析能力,文章也因此更具深度,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两处优点的结合,自然成就了文章的出类拔萃、引人注目。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