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广博如沧海,载以万物生灵于其中。人类身为万灵之长,依自身智识领于苍生之先,自成一番气候,但仍不可忘以自然生态为本源,以免偏执纵己,生以舟代海,弃海行舟之虚妄。
道家始祖李耳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由自然塑造,生于自然,成于自然,最终亦将归于自然,因此自然于人而言不可分割,就如故乡于游子,天穹于猛禽,盛开于春芳,是一种自天性中不可分割的依恋。步入现今,钢铁丛林繁密,繁华都市兴起,自然和生态在了环保人类社会的构成中愈发势微,更有甚者弃环保绿色之初心,求经济效益之物利,实在令人心寒。
今朝之环保者,旨在保护自然,修复生态,共生共进,是因我们已切身感受到包括环境恶化,物种灭绝,疾病横行在内的种种危害,故而提倡环保以弥补自身过错,若是再舍弃了环保,那人类的未来应该何去何从?我们的子孙后代又是否只能在想象中溯求那份我们曾经舍弃的自然之美呢?
擎天高楼,耀眼霓虹,人类生活在自己建造的天堂之中,发展构筑人类与这颗蔚蓝色星球的共同未来,人们曾普遍认为,未来是光明还是黑暗,都要取决于发展的进程。诚然,人类能进步至今,发展于其中有着不可否认的推进作用,可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化,人们也渐渐意识到发展同样是一把致命的双刃剑,十九世纪的伦敦毒雾事件,向人们揭示了发展对自然和生命的危害;世界上的多次经济危机、世界大战更是将过度和无节制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毁灭性打击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些苦难正提醒了我们,不能因眼前的一时利益所诱惑,更不能因所谓的经济效益而舍弃保护自然、生态环保的人类义务。
沧海济浮舟,浮舟亦为沧海平添一抹生机,人类的繁荣和发展本应为自然增添一道新风,可如今却使得生态受损,环境恶化,归根结底是因人类并为好好把握发展与生态的平衡,我们应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哲理,遵循自然的规律,用平衡生态与发展的思维模式驱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如今的中国,中华民族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着这一观点,华夏儿女正将荒芜的毛乌素沙漠改造成充满生机的绿色天堂,正将污染工业逐步转变为可持续的绿色生产。中国在时代与经济的发展趋势前不落于人,又在保护自然、改善环境,生态共存的道路上走在前头,在这片养育炎黄子孙数千年的土地上,中国人正以经济发展的优势反哺这位养育他们千年之久的母亲,他们以道家阴阳共生的思想,诠释了何为自然与发展的平衡之美,并向世人展示了人类对待自然的正确方式。
自然与发展本是同舟共济的关系,但人类往往会主次不分,盲目追求物质带来的享受 忽视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今有为求经济效益的芝麻而弃环保的西瓜之人,为一时利益所蒙蔽,等到他们醒悟之时才发现自己舍弃的竟是整个地球。
前车之鉴不可重蹈,后车之师应需谨记,倘若已经犯下污染的行径,何不从现在开始拾起那颗环保的西瓜,找回平衡共存的初心,毕竟悬崖勒马仍可贵,浪子回头金不换,莫等沉舟侧畔之时才追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