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历史的光辉在时间的沙漏中一点一点溜走,渐渐被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岁月已经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么一个名字响彻浩瀚的历史天空。
时光似箭往事如烟,似水流年,却带不走这样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为人所传诵,为人所敬仰,为人所品味的名字——苏轼。
从小就读苏东坡的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忧愁,“大江东去浪涛尽”的气势,“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它们无不流露出诗人的豪迈与奔放。
可我对苏东坡的了解并不多,直至读了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传》,才知道苏东坡原来是这么一个千古奇人。
我认为苏东坡既是虔诚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他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只有他自己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与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他热爱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苏东坡情感丰富,对其亡妻寄以青丝,在《悼朝云》一诗中表达了自己的伤痛。苏东坡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诗词风。他写诗讽刺“群鸟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卖青春”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他知己无数,兄弟情深,苏东坡又是无比幸福的。
苏东坡有一身浩然之气,王安石变法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现出他个人的气质,学问与风格还有那大无畏的精神。苏东坡反对变法虽然失败被贬至杭州,但是他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回归清纯与空灵。他早习惯了淡泊名利,他早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苏东坡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超凡脱俗,刚正不阿,坦坦荡荡,无所畏惧,这使他任何环境中处之泰然,宠辱不惊。
苏东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达的一生。身处逆境也不觉痛苦,逆水行舟,越行越勇:脚踏荆棘也不觉悲凉,荆中前行,越行越快始终保持乐观,像他的诗词一样千载有余情。
去细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去听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去领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品尝过后,便大彻大悟:原来这些都是苏东坡乐观的态度和别样的人生哲理。
拿林语堂做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