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房子

高三 议论文 999字
2020-04-04 20:36:02

东坡的一生,无惊天动地之举,也没有一本像《三国演义》一样的通俗小说去讲述他的故事。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虽写得美,但毕竟受众不广,故他在民间的形象是模糊的。我想谈谈的是,苏东坡的房子。

游子在外,归家无望。我们也只能在东坡的诗文中看到,东坡先生不得不压抑着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别求居所,自己亲手建一间房子。

我们知道东坡被贬黄州时,除了自己官俸微薄,生计艰难,糊口靠开荒,住房也要自己造。(据史料记载)元丰五年(1082),雪堂建成,“有屋五间,果菜十数畦,桑百余本,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也”。它不仅仅作为东坡的栖身处所,也寄托了东坡的诗意与梦想,象征着一种非典型的生存状态。

东坡在被贬到黄州的时候,常常不愿意学习毕处江湖者的自由散漫,而是希望在雪堂过着经营高度艺术化的生活,可想而知古人的生活多么洒脱。他模仿陶渊明,在东坡种蔬菜,号东坡居士;又喜欢大自然,常常把满满雪色融入自己的住所,浸入其中。

东坡在《雪堂记》中所写到,他无法像老庄一样不受与世俗、身心和名声的影响。他愿意接受羁绊,在茫茫的人生中找到希望,并寻求一种美感。也许我们现代人无法实现完美,也要往完美靠近。

纵观东坡的传世之作,比如东坡先生的《赤壁赋》所述,“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其中他与客的对话,表达出他对人生的感悟。清人周济就说:“东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书、画皆尔,词亦尔。”可见,这就是东坡先生的自然。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东坡在追求自然的过程,喜欢因地制宜、化繁为简,这种观念也常常用于生活之中。

雪堂的灵感似乎也来源于这种观念,此后,这种观念也随居住地的变化而变化。元祐八年,东坡被贬惠州,当上了宁远军副节度使。绍圣元年,东坡来到惠州,此时的他暂住于合江楼。又因此地为招待朝廷官员的地方,被贬官员往往不宜久留,他去望了嘉佑楼。后受到表兄程之才的关照,才再次回到合江楼。但当表兄程之才离任后,东坡又回到了嘉佑楼。不断的迁徙,对于现代人来说,会觉得有些惨淡,但并没有给东坡先生带来许多的消极影响,“东西两无择,缘尽我辄逝”,这是东坡对此的看法。

而后来东坡有了他的白鹤峰新居,他的新居似乎不同于雪堂,充满着人间烟火,充满着诗意。之后,东坡远离新居,再次被贬来到海南。海南这个地方既缺少了雪堂的纯洁,又缺少了白鹤峰新居的宽敞。但东坡却安之若素,他入乡随俗,一边吟唱喝酒,一边作诗,追逐着自由的生活。

无论在哪个地方,拥有了怎样的房子,东坡都不为所动,这份心态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