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嚣中独处

高三 议论文 955字
2020-03-29 22:18:23

人们总是欣赏那些擅长交往人,与他们相处总觉得很愉快。其实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比交往的能力更重要。

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论今,那是闲聊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玩,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当然,喜欢独处的人不代表个性的孤僻,前者是因为精神上的超凡脱俗,享受自我思考带来的乐趣,而后者是因为性格的疾病而带来交流障碍。我见过许多喜欢独来独往的人也待人友善受人欢迎,独来独往只是他们的天性。

不得不说,越是有自己独特思想境界的人,似乎更能在自己的事业有一番成就。古人的诗中最容易见到的感情便是归隐山林,辞官回家;梭罗远离工业文明和喧嚣的社会,穿梭在贝加尔湖畔,在独处中催生了他深刻的思考;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德为了追逐心中的白月光,甘愿寂寞,离群居所,而他对于艺术的造诣,也在这独处之中得到了升华。

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永远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大概率不是一个灵魂充实的人。有许多人最怕独自相处的时刻,他们总让自己成为人群的焦点,一静下心来就是一种酷刑,对于他们而言向往喧嚣反而衬托了内心的孤独感。也有些人无论在成长的任何时刻都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依赖父母依赖朋友,但人生有太多需要独自面对的成分,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也无法承担起他的整个人生,父母总有离开的时候,而朋友之间的告别更是悄无声息的。其实学会独处的过程也是一种精神世界的成长,在独处中磨砺坚毅的个性,学会依赖自己,养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坚毅人格。

我自己也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这可能与我的个性有关,父母很忙,我从小就学会了享受自己的世界。一个人看一部喜欢的电影一本喜欢的书,故事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会更容易引起我的共鸣。有些时候我甚至觉得社交很烦,想找个深山老林安度余生,但当我看到每当入夜万家灯火,每当我与朋友相处时得到他们的认同与尊重。又发现很爱这世俗,很爱这熙攘的人群。在疫情期间偶尔的外出发现街道空无一人,这一刻才觉得人声鼎沸车水马龙才是国泰民安该有的样子。

独处是一种能力,它也能反映一个人独立的精神境界,它是思想的自由。当我看到陈寅格写给王国维的纪念碑文:“惟此独立之精神,自有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这才意识到什么是独处的最高思想境界。伟人的思想我们无法全部汲取,独处对于我们来说是选择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享受人间不一样的美好。